第十四章 战争准备(第4/5页)

所以,不管汉人人口再多,不管汉人的地盘再大,许多人都认为,汉文化只是区域文化,不是世界文化。

朱瞻基当然不认可这份排名,但是有些地方的确无话可说。

所以来到这个时代,他要去欧洲。

不仅如此,他要让大明的军队占领更多的地方,让这个世界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汉人,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体。

为了这个目的,耗费一点银子算什么!

朱瞻基叹了口气,说道:“皇爷爷,你是军中主帅,如果连你的目标都不坚定,将领们会无所适从的。”

他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是开始我说的目的,至于驻军,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不同的目的,就会用不同的手段。如果只是为了征服,大军可以肆无忌惮地杀戮,焚烧,不在乎缴获的一点财货。但是如果想要将大明的统治衍伸过去,那么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地区,就必须要保护下来,也不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仇恨。”

他嗯了一声,跟李谦说道:“去拿一份中洲中部的地图来。”

中洲就是亚洲,不过现在被改名叫做中洲了。

世界地图和地球仪还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南美洲,北美洲没有被人知道。

但是一些区域地图,已经开始传播开了,比如庞大的大明地图,虽然卖价高达三百文一张,仍然有无数人省吃俭用买一份放在家里看。

许多大家族在分家的时候,更是要看着地图跟族人确定要迁移到哪里去。

如今的大明地图北到北冰洋,白令海峡,南部一直到南极洲,包括了后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太平洋里面许多小岛。

而西部一直到莫斯科,因为那里现在还是金帐汗国的地盘,所以通过颜色标明那是“待收服区域”。

西南部将半个非洲,马达加斯加都框了进去,却是以小图的方式单独印在地图的一角。

这不是因为怕地图比例失调,只是不想让人知道整个海图。

哪怕是阿拉伯人,现在也只是通过红海,地中海跟欧洲进行贸易,他们还不知道非洲有多大,是什么形状,要走多远。

他们的船只最远也只是到了后世的坦桑尼亚,还没有去过更南部。

大明在每个地区占据绝对统治力之前,整体的世界地图是最大的秘密。

只有等大明在每个区域都保持住优势之后,世界地图才会出现。

自从前年南洲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同时传回来的还有朱瞻基让人带回来的信。

在信里,朱瞻基劝说朱棣在保持严格户籍登记的同时,放开对移民的控制。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就一直在移民,不过是官方移民,属于强制性的,让百姓苦不堪言。

朱棣时期也因为南北人数悬殊太大,执行了好几次强制移民,并免费发放土地。

但是效果依旧不好,因为在北方的一些区域,土地贫瘠,现在又没有土豆和玉米,那里长不出粮食,再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

朱瞻基写信的目的就是让朱棣有限度地开放大明地图,然后让官府印刷各种介绍图册,介绍每个地方的特色和物产,气候特征,以及人口比例情况,移民优待等等。

每个没有土地的贫民,包括大家族分产出去的庶子等,去官府登记,就能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

官府给他开出路引,沿途都能住驿站,抵达目的地之后能领到棉被,工具,种子。

第二年开始,才开始还款,第三年开始,才按照最低份额缴税。

只要不是懒人,就能好好活下来,养活一大家子。

朱棣当然不会照章全做,但是也按照这个思路施行了自由移民计划。

还别说,以前的强制移民祸国殃民,人们打死都不愿意离开故土。

但是这种可以自由选择的移民政策大受欢迎,民间自发移民的数量,比强制时期的人数还要多。

当然,这件事的功劳被朱棣自己安在自己的身上,听到百姓呼喊皇上圣明,他就满意无比。

中洲帖木儿国附近一些地方的区域地图被拿了过来,爷孙两耳围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朱棣还是不舍地说道:“西北那里越过沙漠,撒马尔罕周边也是一处好地方啊。”

朱瞻基当然也对中亚五国那里很熟悉,那里虽然突厥人不少,但是更多的是蒙古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