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筹备与立威(第4/5页)

十万人的出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周密地筹备。

郑和,薛禄他们经历过多次出征之人,各项筹备工作进行的顺顺利利。朱瞻基自觉也没有什么需要他补充的,所以鼓舞了一番士气,只停留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准备回宫。

刚回到宫中,却见到了翰林学士杨士奇带着一个年轻人候在了东华门。

对杨士奇,朱瞻基心里没有愧意,但是毕竟杀了他儿子,所以还是一点心结,两人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见过几次,却没有交谈。

朱瞻基原本以为他心里有怨,却没有想到他这次主动来找自己,而且还是安排他的二儿子杨道来拜入幼军。

不,现在已经不叫幼军了,而是叫羽林卫学。

“臣长子愚鲁,粗劣,不堪殿下之教。但是次子道为人本分,也尚能吃苦,尚盼殿下能不计前嫌,收录于门下。”

杨士奇人长得英俊,两个儿子也都不差,杨稷的脸上有一股戾气,但是这个杨道目光端正,一见就让人有好感。

朱瞻基知道这是杨士奇在修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心缓和跟他之间的心结,毕竟这个人可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大人物”。

走进了历史,那些只是在书上看到的人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朱瞻基才知道,任何一个能被历史铭记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

不管他们有多大的局限,或者说是缺陷,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

能够到达如今的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有不能湮灭的闪光点和出色的地方。

朱瞻基盯着杨道看了一会儿,才说道:“汝兄被我所斩,可有怨恨?”

杨道见朱瞻基越过了父亲直接相问,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仍然躬身作揖道:“小臣不敢,道虽为大兄惋惜,但他违反军令,乃咎由自取。殿下秉公执法,无可指责。”

他被朱棣封为将仕郎,虽然只是很小的官,但是毕竟也是臣了。

朱瞻基倒是不知道此节,听他自称臣,还愣了一下,听了杨士奇的解释才明白了过来。

带着他们父子来到东华门内的咨情司衙门处,请了他们在会客室坐下。朱瞻基又问:“既然学士次子九月底就来了京城,为何今日才来寻我?”

杨士奇叹道:“因长子不肖,士奇深以为憾。养不教,父之过,当初是我没有管教好长子。所以次子抵达京城,士奇亲自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才敢让他为殿下效力。”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学士能如此想,孤很高兴。希望杨稷的事情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杨道能好学上进,孤定当好生提携。”

得了朱瞻基的承诺,杨士奇父子显然都松了一口气,轻松了不少。

相比朱瞻基,他们更担心与朱瞻基的关系恶化。如今这个时代,要是不受帝国未来继承人的喜欢,仕途几乎无望。

杨士奇父子达到了目的,也就不敢再耽搁朱瞻基的时间,起身告辞。

朱瞻基也在他们走之后,准备回宫,却碰到了王彦身边的助手,司礼监少监黄四维迎面走来。

见到朱瞻基,他陪着笑叫道:“殿下,奴婢正在寻你……陛下口谕,命殿下领宗正令,前往晋王府,捉拿晋王朱济熿。”

朱瞻基愣了一下,问道:“难道刘进山举报是真?”

刘进山是晋王府原长史,在朱瞻基东征期间抵京举报如今的晋王朱济熿给生母下毒,活蒸其父侍女,圈禁其兄其侄。

朱瞻基回来之后也知道了这件事,杨章德他们去太原的时候还跟他汇报过。他当时还有些不信,总觉得言语有夸张,哪有如此丧心病狂之辈。

但是现在朱棣命令捉拿朱济熿,说明这件事即使没有这么夸张,也差不了太远。

虽然得了朱济熿送的四个美女,但是朱瞻基也并没有将这个远房叔叔放在心上。

黄四维笑道:“锦衣卫办案人员正得陛下接见,根据他们调查,晋王给生母下毒,活蒸原晋王侍女吉祥,包括虐待朱济熺父子都属实。陛下大怒,遂命奴婢来寻殿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孤就走一趟,如此狼心狗肺之人,不配为朱家子孙。”

承天门外,宗人府位列东首第一家,还排在吏部前面。

如今的大宗正是楚王朱桢,不过他只是名义上的宗正,因为他本人常住武昌府,极少到京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