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穆宁王朝(1057—1185 A.D.)(第3/11页)
民意和舆论的改变对波塔尼阿特斯有利,他获得土耳其人军队的支持,终于接近卡尔西顿的海岸。君士坦丁堡的街道流传出一个信息:正式的邀请已经以教长、宗教会议和元老院的名义发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下,召集各方人员开会,保持平静和谐的气氛,讨论推举国君的有关事宜。米凯尔七世的卫队应该要驱散这些没有武装的群众,但是软弱的皇帝以谦恭和仁慈自许,愿意舍弃皇家的纹章和权柄,让尼西弗鲁斯三世波塔尼阿特斯登基(公元1078年3月25日),米凯尔七世获得的回报是僧侣的服装和以弗所大主教的头衔。他留下一个名叫君士坦丁的儿子,养于帝王之家接受教育,还有一个女儿传接杜卡斯家族的高贵血统,可以延续科穆宁王朝的继承权利。
(三)尼西弗鲁斯三世波塔尼阿特斯(1078—1081 A.D.)
约翰·科穆尼努斯是艾萨克皇帝的弟弟,他用举贤与能的气量拒绝权杖以后,享有崇高的地位,过着平静的生活。他的妻子安妮是一位具有大丈夫气概和见识的妇女,给他生了8个儿女,3个女儿都嫁给了家世最高贵的希腊人,这些联姻关系可以增加科穆尼努斯皇室的盟友。他的5个儿子当中,长子曼纽尔在幼年就已夭折;艾萨克和阿历克塞能够恢复家族的帝王伟业;2个最小的儿子阿德里安和尼西弗鲁斯,无须历经艰辛危难,即可以安享荣华富贵。阿历克塞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最为杰出,无论在身体还是内心方面都承蒙上天赐予精选的禀赋。他们都受到通才教育的栽培,经历过机运和逆境的磨炼,靠着罗马努斯皇帝像父亲一样的照顾,这些年轻人才能免于土耳其战争的危险。然而他们的母亲以及满怀抱负的家人,受到指控犯下谋逆之罪,被杜卡斯的儿子放逐到普罗蓬提乌斯海的一座岛屿。2个儿子很快受到恩宠获得释放,分别在欧洲和亚洲与叛徒和蛮族作战,追随米凯尔七世的大业,一直到他被臣民遗弃黯然逊位。阿历克塞第一次与波塔尼阿特斯交谈时,用高贵的态度很坦率地说道:“陛下,我基于职责所在,过去只能与你为敌。上帝的旨意和群众的要求使我成为你的臣民,从我过去反对的态度,可以推断我在未来必然会忠心耿耿。”
米凯尔七世的继承人对他不仅尊敬而且信任,运用他的英勇来对付3个叛徒,他们扰乱帝国的安宁或对皇帝形成威胁。马泽尔、布里恩尼乌斯和巴西拉修斯之所以能够所向无敌,在于数量庞大的部队和战功彪炳的声誉。他们接连在战场被阿历克塞击败,戴上脚镣手铐被送到宝座前,在一个怯懦和残酷的朝廷,他们无论受到哪种待遇,全都要颂扬战胜者的仁慈和骁勇。然而科穆宁家族的忠诚,很快受到畏惧和猜忌的不利影响,在臣民和专制君主之间,很难产生感恩图报之情,臣民会受到权力的诱惑而成为叛徒,君主则容易被指责是刽子手。阿历克塞拒绝进军对付第四个叛徒,因为那是他的姐夫,使得过去效忠皇帝的功绩全部付之东流。波塔尼阿特斯的宠臣激起取而代之的野心,就进行莫须有的指控。两兄弟实施撤军行动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自由。家里的妇女全部留在圣所,暴君不敢侵犯这个地点。男人骑在马上从城里冲杀出去,竖起内战的旗帜。他获得胜利的美名现在却受到冤屈,那些逐渐聚集在都城和邻近地区的士兵,全部投效到这位领袖的麾下。
共同的利益和亲属关系使得兄弟两人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过去他们依附杜卡斯皇室而无法自立,使得科穆宁家族产生争执,现在艾萨克下定决心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首先将皇帝的名号和纹章授给他的弟弟阿历克塞。他们回师君士坦丁堡,采取威胁的姿态而不是选择围攻这个固若金汤的堡垒。卫队的忠贞已经被收买,有一个城门受到奇袭,乔治·帕拉罗古斯勇气百倍,据有整个舰队,他起兵反抗自己的父亲,并没有料想到会给子孙带来天大的福分。阿历克塞一世登基称帝(公元1081年4月1日),年迈的竞争对手在修道院终了余生。这一支由不同蛮族组成的大军,只有让他们洗劫城市他们才会感到满足。科穆宁家族用眼泪和斋戒来为社会的骚乱求得赎罪和谅解,拥有帝国和宗教修行对他们而言永远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