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其顿王朝(867—1057 A.D.)(第7/9页)

巴西尔二世是君士坦丁堡和欧洲所有行省公认的统治者,但亚洲一直受到两位资深将领的蹂躏,福卡斯和希卡勒鲁斯时友时敌,而且他们与帝国的关系,也在臣民和叛徒之间来回变换,极力维持独立的地位,还要相互竞争全力拼斗,想要成为获得胜利的篡夺者。罗马努斯二世的儿子为了对付国内的敌人,首次拔出他的佩剑,这些叛徒为合法和高傲的君王御驾亲征而胆战心寒。福卡斯在会战的前列被打下马来,不是中了毒就是中了一箭;希卡勒鲁斯两次身负锁链又能两次东山再起,现在他的余日无多,渴望在平静中结束生命。希卡勒鲁斯这位年迈的恳求者趋近宝座,他的两眼模糊步履蹒跚,倚靠在两名随从的身上。皇帝摆出年轻人的无礼态度,用充满权威的声音喊道:“这个人难道就是长久以来让我们寝食难安的家伙?”等到处死的命令被执行以后,他获得帝国的和平,但是尼西弗鲁斯和齐米塞斯所获取的战利品,使皇家的门生无法安睡在宫中,他渴望获得同样的功勋。

巴西尔二世经常对萨拉森人进行长时间的远征行动,目的在于追求荣誉,老实说这对于帝国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保加利亚王国最后遭到毁灭,是从贝利萨留时代以来,罗马军队所能获得的最大胜利。然而臣民并没有向凯旋的君王大声欢呼,他们痛恨巴西尔二世的掠夺和苛刻的贪婪。有关他的功勋在描述的记录上并不完整,我们只能看出一个士兵的勇敢、坚忍和凶狠。邪恶的教育方式虽然不会压抑他的精神,却也能遮蔽他的心灵。他对于所有的学术和知识全都一窍不通,只要回想博学多才而又个性懦弱的祖父,内心就会产生很大的感慨,无论表现在外的态度是真是假,难免使他对法律和律师、文艺和学者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一个人有这样的个性又处于这样的时代,迷信成为坚定和持久的支配力量。巴西尔二世(公元976年2月10日)在少年时代初次能过自主的生活以后,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军营,都将一切奉献给虔诚的信仰,像隐士一样过着苦修的生活。他在官袍和铠甲里穿着僧侣的服装,遵守节欲的誓言,要永久弃绝酒类和肉食。他在68岁那年,还能保持尚武精神要亲自登船前往西西里,参加对抗萨拉森人的圣战。这件事因他的亡故而停止,绰号为“保加利亚屠夫”的巴西尔二世告别尘世,受到教士的祝福和民众的咒骂。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公元1025年12月)在他崩殂以后,独自掌握3年皇室的权势,或说是享用所带来的欢愉,唯一关切的事务是解决继承的问题。君士坦丁八世获得奥古斯都的头衔有66年之久,在拜占庭的历史里这两兄弟的统治为时最久,他们的事迹之乏善可陈也是首屈一指。

(八)罗马努斯三世阿吉鲁斯(1028—1034 A.D.)、帕夫拉戈尼亚人米凯尔四世(1034—1041 A.D.)、米凯尔五世卡拉法特斯(1041—1042 A.D.)、佐伊和狄奥多拉(1042 A.D.)、君士坦丁九世摩诺马克斯(1042—1055 A.D.)、狄奥多拉(1055—1056 A.D.)、米凯尔六世斯特拉提奥提库斯(1056—1057 A.D.)

5位皇帝保持直系血统的继承,历时有160年之久,赢得希腊人对马其顿王朝的忠诚,也使得篡夺者行使权力时继续承认原来的名号,这种情形曾经出现3次之多。君士坦丁八世是皇室最后一位男性,亡故以后产生一个继承断裂的新局面,何况他的统治时期比12个皇帝加起来还要长久。他的兄长过纯洁的独身生活,放弃对公众应尽的义务。君士坦丁八世自己只有3个女儿,优多西娅出家成为修女,佐伊和狄奥多拉到了成熟的年龄,还是保持处女的身份,对于两性的关系一无所知。垂死的父亲在会议中讨论她们的婚事,冷漠或虔诚的狄奥多拉拒绝结婚,不愿给帝国带来一个继承人;她的姐姐佐伊愿意奉献自己,成为帝国祭坛上的牺牲品。罗马努斯·阿吉鲁斯身居大公的高位,不仅为人文雅而且风评甚佳,被选来当她的皇夫。他对这种荣幸加以婉拒,但得到通知如果他拒绝,那就只有剜眼或处死这两条路可走。他之所以抱着勉强的态度,主要的动机是出于夫妻之情。然而他的原配非常忠诚,为了丈夫的安全和事业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等她进入修道院以后,皇家婚礼的唯一障碍也被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