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查士丁尼在西罗马帝国的征战 贝利萨留的出身家世和最初各次战役 讨伐并降服阿非利加的汪达尔王国 班师凯旋 哥特(第2/2页)

听到即将爆发阿非利加战争的传闻,只有君士坦丁堡虚荣而又怠惰的群众感到愉快,因为贫穷使他们免于缴纳贡金,怯懦使他们免于从军出战;而一般有见识的市民,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的状况,想起过去帝国为了支持巴西利斯库斯的远征行动所付出的代价,难免想到此次大战帝国将会遭到生命和金钱的巨大损失。部队在历经5次重大的战役以后,新近从位于波斯的边界召回,他们对于海洋、天候和实力未明的敌人都深感畏惧。负责财政的大臣要计算阿非利加战争的需求,尽可能从宽考量,这样一来必须增设税制加强征收,才能供应无厌的战费,而一旦到时候供应不足,责任完全是他们的,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或至少赔上他们有利可图的职位。卡帕多细亚的约翰基于这种自私的动机(我们认为他对公众的利益一点都不关心),在一边倒的会议中竟敢提出反对意见。他承认如此重要的胜利无论付出多高的代价都不为过,但是他对于非常明显的困难和无法预料的结局,表示严重的关切和疑虑。禁卫军统领说道:

你要进行迦太基的围攻作战,从陆地发起进攻的距离至少有140天的行程;如果经由海洋,在你从舰队接到任何信息之前,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199]要是接受阿非利加的归顺,势必进而着手西西里和意大利的征战。成功只会加重我们的责任和新增的工作,要是出了一点差错,精疲力竭的帝国就会引来蛮族进入心腹要地。

查士丁尼感受到这一有益谏言的分量,为一向唯命是从的宠臣竟敢放言高论而感到惊异。如果不是他的勇气在听到呼吁的声音后又重新恢复,可能会就此放弃战争的企图。东部主教用充满技巧性而又狂热的证词,使得令人怀疑的亵渎理由全部噤若寒蝉,他大声说道:“我已经预见未来的景象,那是上帝的意愿。啊!陛下!你不能放弃解救阿非利加教会的神圣事业,上帝在战场上要走在你的旗帜前面,使你的敌人一败涂地,须知这些人也是圣子的仇敌。”皇帝可能受到宗教的诱导,他身边的顾问也不得不将这场战争的胜利归功于这次适时的启示。但是他们燃起更为合理的希望,那就是赫德里克或阿塔纳修斯的追随者,已经在汪达尔王国的边界激起叛乱行动。普登提乌斯是阿非利加的臣民,私下表示对君士坦丁堡效忠的意图,在一小部分军事力量的协助下,光复的黎波里行省,再度服从罗马人的统治。撒丁尼亚政府已委托给戈达斯治理,这个骁勇的蛮族已停止支付贡金,拒绝向篡夺者效忠,接见查士丁尼派来的密使,要让皇帝的代表知道他是这个富裕岛屿的主人,他站在卫队的前方,非常骄傲地接受皇室的纹章。汪达尔人的兵力在争执和疑虑之中逐渐减少,罗马军队的士气受到贝利萨留的鼓舞日益高涨,这位英雄人物的名字,无论在任何时代和国家,都为大家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