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森提乌斯为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推举为帝(306—307A.D.)(第2/2页)

塞维鲁皇帝在同僚的劝说和命令之下,立刻启程前往罗马。他所采取的行动极为敏捷,相信可以很快镇压罗马的暴乱,特别是作乱的民众不习于战事,而指挥者又是一个儇薄无行的少年。但是等他到达以后,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满布武装人员,有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站立在反叛队伍的前面,反观自己的部队却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有一大群摩尔人受到大量赏金的引诱,投效敌营,实际上这些人都是马克西米安在阿非利加战争时征召入伍,受到忠诚誓言的约束,自然对故主产生感激之情。禁卫军统领阿努利努斯公开宣称自己受到马克森提乌斯的赏识,已经习于听从他的指挥,于是带走了相当多的部队去追随马克森提乌斯。有位演说家向民众发表意见,说罗马已经重新建立一支大军。不幸的塞维鲁丧失军队的支持,也没有人给他出主意,只有撤军离开,等于是在慌张无措的情况下逃到拉文纳,在一段时间里他在那里很安全。拉文纳的防御工事可以挡住敌人的攻击,城市四周都是沼泽,使得意大利的大军难以接近。塞维鲁在海上控制一支战力很强的舰队,保证各项补给品的供应不致匮乏,给增援的军团维持一条进入的通道,等到春回大地,援军就会从伊利里亚和东方开过来。马克森提乌斯亲自指挥围攻作战,很快发现这项任务除了浪费时间和兵力以外,收不到一点效果,因为无法用武力和饥饿来夺取这个城市。于是他改变作战方式,不再仅是对着拉文纳的城墙,而是要冲破塞维鲁的心防。这种运用计谋对付敌人的做法,看起来很像戴克里先的个性,与马克森提乌斯大而化之的作风完全不同。塞维鲁以前经历过部下的背叛事件,使得这位心情恶劣的君王,对于最忠诚的朋友和随员,都抱着不信任的态度。马克森提乌斯派出的密使很容易说服他,相信有人在发起阴谋活动要出卖这座城市。同时让他知道愤怒的征服者不会任意处置他,愿意接受荣誉投降来化解他的恐惧。塞维鲁在一开始受到礼遇和尊重,马克森提乌斯将被俘的皇帝带到罗马,给他非常郑重的保证,只要退位就没有生命的危险。然而他最后所能得到的优待,竟只是安适的死亡以及与皇帝这个身份相符的葬礼。不久,他的判决被批准,将处死方式留给他自行选择,他最后选择采用古人常用的做法,将动脉割开放血[195],死后就葬在伽利埃努斯家族的墓园里。[196]

虽然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的个性迥异,但是目前的处境和利益倒是很一致,为了审慎起见,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马克西米安虽然德高望重,但还是愿意移樽就教,风尘仆仆越过阿尔卑斯山,要与高卢的统治者举行会谈。他带着女儿福斯塔作为结盟的保证。君士坦丁与福斯塔在阿尔勒举行的婚礼场面很壮观。这位戴克里先的老同僚硬是要让君士坦丁将帝国西部归还他统治,作为交换把奥古斯都的头衔授予他的女婿。君士坦丁同意从马克西米安手里接受这个封号(公元307年3月31日),拥护罗马和元老院的主张。但是他的声明暧昧不清,援助也缓不济急。他考虑意大利王侯和东方的罗马皇帝之间,冲突在所难免,要是发生战事,必须为自己的安全和企图早做打算。[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