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四)(第2/3页)

“万一过了怎么办!”程禹笑声一顿,又抓着头苦恼起来,“新进选人注官的铨试实在太容易了。十题九不中才算不中格,万一给韩冈撞个大运……”

“若只对个两三题,也是一样啊。照样可以给官家看看,看王韶他们荐的是什么样的‘才子’?!让天子下特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大才?而且……”刘易压低声音,眯起的眼睛显得更为阴险:“别忘了,还有最后一道判事没考。”

“妙!”程禹醒悟过来,顿时拊掌大笑。

偏厅中,韩冈,没有半点不耐烦的神色。前面面试的宽松,韩冈本不再为最后一项而头疼,但刘易和程禹久去不回,却让他的心又提了起来。该不会又有什么变数吧?

这时两人走了进来,刘易示意韩冈做到偏厅一角的一张桌案后,递过来一份试题,“韩冈,这十条经文,须写出正文大义,不可有悖逆之言,更不要犯了杂讳。如十题九不中,便得再次守选,即便你有天子特旨,也不能违例。”

“十题九不中才会被打回去?!”韩冈惊得下巴都要掉了,一百分的卷子只要考到二十分就算合格?!

不对!铨试的规则既然这么宽松,难度定然不低,戒骄戒躁啊,韩冈!

他在心中提醒着自己,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接过考题,道了声“韩冈明白!”就坐下来紧张地翻看考题。

“这……这……”韩冈只看了一眼,便轮到眼珠子要掉下来了。他指着考卷,张口结舌地转头瞧着刘易。

刘易跟程禹交换了一个眼色,得意洋洋。他凑上前,故意嘘寒问暖一般关心地问着:“怎么,题目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太难了?!”

韩冈忙摇头,怎么可能难?!他回头再看一眼试卷,没错,他没有看错!

第一题是“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此其不名,何也?”

第二题是“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第三题是“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

一直到第十题——“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

整整十题墨义中,没有一题不是出自九经。韩冈的前身,对此下了多少年的工夫。而他本人,自来到这个世界后,手不释卷,一部部又重新抄写过。到如今,倒背如流是吹嘘,但用滚瓜烂熟来形容,却一点也不过分。而且甚至有几题所摘录的经文,还是他这几天刚刚跟程颢讨论过的,想不到连运气也在他这里。

韩冈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五六遍,终于确定不是出题人的陷阱。他心中暗自感叹,完全没想到,所谓的铨试就是这么个考法!十道试题全数出自于九经不说,连要求的答案也标明不得超过注疏的范围。

“这是公务员考试啊,你给我初中毕业考试试卷做什么?!”

韩冈暗自揣度,自家能如此顺利,多半是因为他仅仅是一名从九品选人。若是高品的京朝官,保不住会有哪个看河湟开边战略不顺眼的官员横插一杠,表现一下不畏君上的气节的同时,还可以坏了王韶的好事。但自己的品级实在太低,为难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武松打老虎挣回一个都头,打老鼠能挣回什么?打苍蝇又能挣回什么?

韩琦当年一封弹章,把两名宰相两名执政都一脚踢出了政事堂,这才叫本事!而把门一关,将一个从九品的选人踢回老家,这算什么?!本事?刚直?屁都不是!

所以现实就是这么回事,没点利益,谁会无缘无故与人为难?而且这人身后还有天子背书?

韩冈越想越觉得事实当是如此,他感激的抬头看着刘易和程禹,发现他们正微笑着看着自己。韩冈还以微笑,当真是好人啊!

当即提起笔,韩冈先抄考题,再写答案,三下五除二,转眼间,十条试题的答案跃然纸上。行行蝇头小楷,排得整整齐齐。检查过是否有犯杂讳的地方,发现没有问题,他便添上姓名,站起身,将墨迹淋漓的卷子交给两位笑容已经变得勉强的两名流内铨令丞。

“怎么办?”偏厅旁的另一间房中,程禹脸色难看地问着。

刘易默不作声,阴着脸,拿着笔批改韩冈的卷子。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到最后一直连圈了十个圈。放下笔,他呆呆地说着:“十题皆对,无一条错……他干嘛不去考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