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伐军指东打西征上都(第3/9页)
逃走?那时的蒙古战马尚有疾驰十里的后劲,这一路十里冲杀,会有多少南蛮丧生在蒙古弯刀之下?到时候分辨出李文忠中军旗号,给他来个饿狼掏心!嘿嘿——说不定能生俘这位大明皇亲!
脱火赤终于信心十足亲自率部出击了!
临行前为保万全,脱火赤特意嘱咐留守大宁的少数老弱部队:不看见我蒙古骑兵来到城下万莫开城,这回南蛮都是步卒,若一旦发觉南蛮有诈,大队步兵逼近城下,索性放把大火烧光全部辎重,宁可毁于己手,也绝不能便宜了可恶的南蛮!
当真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脱火赤已经下了狠心:豁上大宁城不要,也要尽情杀戮一番明军步卒,战局即使出现意外,自己率部远飏就是,蒙古草原大漠广阔无边,何处不能生存?
一旦到了那时,即便回到了上都也能向皇帝交代:大量杀伤明军之后,对南蛮来了个焦土抗战,还能不是大元的绝对忠臣义士?
不过,出现这种战势也就是设想中的万一,哪能当真让南蛮步卒如此逞凶于蒙古铁蹄之下?所以,脱火赤还是放心地将部属所有家眷留在了全宁城内。
身后的蒙古将士个个面色悲壮!这是随同右相出战南蛮,是在以血肉之躯保卫自己的妻儿老小,就算血染沙场又能如何?大家低沉肃穆唱起了悲歌。
天空湛蓝,背后是一轮朝阳,蒙古人看着自己长长的背影,人人不由豪情满怀;而脱火赤却不禁摇头:到底是无知的南蛮!难道不懂得选择开战时刻?面朝阳光作战,将会大大影响弓弩兵的瞄准,甚至短兵相接也会吃亏在毫厘之间,看来还是天佑大元!
若是拖到下午从西方杀来岂不稳妥?不对,怎么忽然替对手着想起来了?
64
其实,国公脱火赤如此琢磨极对:两军决战沙场,最重要的莫过事事替对手着想,唯有如此思考,做主帅的才能洞察对方主帅心理,然后顺对手思路去判断对手会如何行动,方能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决策。
说白了,何止作战?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甚至清官难理的家庭琐事、小两口恩爱或吵架斗嘴,又何尝不应该以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一切问题?
李文忠就是如此替脱火赤着想的。
由于阳光照射方向关系,脱火赤不会将战事拖到午后,这就基本确定了元军开战的大体时间,而脱火赤既然出动,定会求战心切,而明军却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那时脱火赤将会如何?
脱火赤还就是遭遇了这窝心情形:欲战不得,欲退不甘,等到狠心退军之刻,却已经没有退路了。
铁骑稳步进至距大宁十里左右时,却没有见到右相预料到的明军步卒,脱火赤闻报催马亲临前敌,只见绿草蓝天,视线清晰,明军何在?哦——临近大宁突然胆怯,因此踌躇不前?
可是,绝不能在此地傻等,谁知道明军啥时磨蹭到这里?脱火赤不愿将战事拖到午后,立即下令:全军保持进军速度,结阵慢行,看不见明军旗帜,不要松开手中马缰!
就这样,元兵保持住临战状态,全军按照脱火赤将令,展开兵力,从行军状态改为临战阵势,又前进了五里左右,却才遥遥看见明军旗帜。
脱火赤正待下令冲锋,前面斥候飞报:明军现在处于一片丘陵高地,却不再前行,反而就地扎营,用树木搭建起了简易寨墙。
脱火赤一时不明白这李文忠想干些什么,只得亲自到了前沿,仔细观察明军阵势:看明军所占据荒丘坡度,战马也应该能驰骋而上。只是,战马到了用作寨墙的树栏跟前,却是处在了不利战势:明军步卒有这道简易工事掩护,自己的勇士们岂不处在了挨打不能还手的境地?
绕到他后面去!从两翼包抄!
脱火赤不禁犹豫:敌军意图不明,难道自己先分兵势?若分兵之后,那李文忠趁势冲击自己的中军怎么办?一旦他们依仗人多势众,突击到了大宁城下,自己留在大宁的那些老弱病残可守不住城池。
还没琢磨透如何下令,探马来报:明军两侧均有数不清几道的木栏深壕,看样子是专门用来防备我军战马而临时构筑。
脱火赤放弃了分兵包抄的想法,测试了一下风向,打消了火攻的念头:西北风正烈,放火岂不烧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