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第5/6页)
当晚拜占庭皇帝几乎彻夜未眠。他留在教堂中祈祷,一直到蜡烛全部熄灭,然后骑马离开教堂,与他的家人做最终的告别,整晚剩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倚靠墙壁端坐,并且对天起誓,他已经为帝国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皇帝来到城墙上防守最为脆弱的地带,下马等待黎明即将到来的进攻。然而,苏丹却决定在太阳升起之前便先发制人。凌晨1点30分,寂静的夜色被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打破了。土耳其大军的火炮一齐发射,将一部分城墙彻底击垮,拜占庭守军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修复。顷刻间,城墙出现了巨大的裂口,穆罕默德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拜占庭一方根本来不及修复。三小时内,进攻的势头始终持续,但多亏朱斯蒂尼亚尼的努力,他们成功击退了每一次猛攻。热那亚的指挥官似乎总能够及时赶到,鼓舞己方的士气,及时加固即将溃败的防线。到了大约凌晨4点的时候,精疲力竭的奥斯曼大军开始撤退,队形分散,只留下主力部队继续深入。土耳其人再一次突破了基督教大军的防线,在遍地死伤之中开辟道路,试图逐步深入君士坦丁堡内部。大军的进攻极其猛烈,几近疯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苏丹的嘉奖,或是为了信仰战死,最终升入天堂净土。土耳其军一寸寸地奋力前进,但君士坦丁始终能够及时加固防御,然后击退敌人的进攻。精疲力竭的守卫部队在击退奥斯曼大军后便纷纷瘫倒在地,但他们始终未能得到喘息之机。穆罕默德心知自己的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便派出了自己的精锐苏丹亲兵。
苏丹亲兵部队与拜占庭军中的瓦兰吉卫队或古罗马的禁卫部队大体相似,他们是土耳其作战的中坚力量。亲兵成员通常来自基督教家庭,很小时便被带离故土亲人,被迫皈依伊斯兰,这些战士极为忠诚,而且训练有素。伴随着雄壮的军乐,这些军容严整的部队组成了一条牢不可破的阵线,似乎对从城墙上落下的任何攻击都无动于衷。起初,他们一度被拜占庭军压制,但在作战中朱斯蒂尼亚尼也不幸负伤,一支弩箭穿透了他胸前的盔甲。这并不是一处致命伤,但受伤的朱斯蒂尼亚尼已经精疲力竭,无法再继续作战了。君士坦丁请他留下,他深知如果大军看到自己的统帅率先撤离,将对士气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但朱斯蒂尼亚尼不愿改变心意,他来到了港口,登上了等在此处的一艘船。
皇帝最大的担忧此时成了现实。热那亚军目睹他们英勇无畏的统帅离开了君士坦丁堡城墙,恐慌情绪几乎瞬间蔓延开来,当苏丹亲兵再一次发起进攻时,他们开始通过内部的城门撤退。在混乱之中,土耳其人摧毁了数座塔楼,将陷在城墙之间、惊恐万分的守军屠杀殆尽。从所在的圣罗曼努斯之门望去,君士坦丁感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伴随着“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的高呼,他抛下自己的皇权节杖,冲入敌阵,就此不知所终。
可怕的大屠杀开始了。土耳其士兵在街道四处冲杀,不久街道便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甚至阻挡住了视线。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设法筹集船只,然后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幸运的是,土耳其水手封锁了港口,希望能够在洗劫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已经放弃了追逐他们的船只,但剩下的人只能面临最终的厄运。妇女儿童遭到侮辱玷污,所有男人被赶尽杀绝,房屋都被洗劫破坏,教堂也难逃被付之一炬的命运。城中最为著名的圣像,一幅据传说由圣路加亲手绘制的画作,也被撕成碎片,古代的雕像纷纷倒塌,化为齑粉,帝国的陵墓被拆毁,尸骨被弃置街头,宫殿仅剩下破碎的躯壳。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旗帜在君士坦丁堡城墙,甚至大皇宫上方升起,城中居民的情绪彻底崩溃,他们纷纷逃向最终的安全之所。一个古老的传说中言明,圣索非亚大教堂永远不会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因为一位天使将会从君士坦丁纪念柱附近降临人间,他会保卫帝国的信仰之地。在深如洞窟的建筑内部,晨祷仪式正在进行,舒缓优美的圣歌回荡在殿堂中,熟悉的金色圣像似乎能够为来此避难的人民带来慰藉。但古代的预言只是虚妄的幻想——并没有天使出现来拯救人民,甚至巨大的青铜大门也无法阻止他们凶残的敌人的脚步。土耳其人蜂拥而入,杀死了身处圣坛之上的神父,然后将在场的所有人全数屠杀。少数比较幸运的富裕人群会被带到奴隶市场贩卖,但他们也要被迫目睹神圣的教堂遭到毁灭。牧首的法衣被披在野狗身上,圣餐也被尽数抛在尘土之中。一名土耳其亲兵嘲讽地将自己的帽子挂在十字架顶端,圣坛彻底倒塌,被用作马匹喂食的水槽,有人甚至在此强暴俘虏的妇女和儿童。任何看上去有价值的东西都从墙上被撬走,或是彻底粉碎,任何能够找到十字架的地方都化作焦土,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