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北海大帝(第3/4页)
克努特手中只有少量的英格兰军队可供调遣,他又募集了一些维京雇佣兵,然后出征丹麦去争夺王位。这次战争很具有讽刺意义,经过了200多年的屈辱后,现在局势终于逆转,轮到英格兰军队去征服丹麦了。在戈德温伯爵和其他几位英格兰贵族的陪同下,克努特出征丹麦,他的军队长驱直入,扫除了途中所有的抵抗,直捣丹麦首都耶灵。186这次战争之后,丹麦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征服期,这在维京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征服统治。战争结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丹麦人就承认克努特为自己的国王,把他视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领导人物。
瑞典和挪威都在试图阻止克努特的崛起,但当时这两个国家的实力都相对较弱。1026年爆发了海尔加战役(Battle of the Helgeå),克努特的长船舰队击败了瑞典和挪威的联合海军,克努特控制了挪威和瑞典的部分地区。
克努特回到英格兰后,有三位苏格兰国王(包括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和一位统治都柏林的维京代表来向他称臣。1014年,爱尔兰爆发克朗塔夫战役,那时候的克努特已经做好准备要入侵英格兰了。现在统治爱尔兰的维京人势力败落,这让克努特正好有机会去控制爱尔兰,并主导他们之间的贸易往来。
现在克努特的势力异常庞大,这是8世纪时从斯堪的纳维亚出来的那些海盗所无法想象的。克努特现在统治着广袤的北部帝国,他的疆域东起波罗的海,西抵爱尔兰海域;北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达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及马恩岛。克努特成了最伟大的海盗王,统治着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北海帝国。
然而,克努特并不仅仅想做一名征服者,他的目标是要把这些分裂的属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克努特命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英格兰银币铸造钱币,这样商人无论是在哥本哈根还是在伦敦做生意时都能使用同样的货币。此外,克努特还仿照君士坦丁堡统一度量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他的领土与更加广袤的欧洲市场连为一体。187
1027年,罗马教皇亲自邀请克努特出席罗马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Ⅱ)的加冕礼,这进一步确认了克努特作为欧洲重要君主的地位。克努特当时以朝圣者的身份前去访问罗马,但到那里之后他却同罗马帝国成功建立了外交关系。罗马皇帝康拉德二世与克努特年纪相仿,两人兴趣十分相投,一见如故。加冕仪式上两人并肩前行,然后并排而坐。长久以来,德意志统治下的石勒苏益格一直是丹麦和德意志之间冲突的根源,石勒苏益格地处要塞,是连接德意志帝国和丹麦的陆上通道。现在为表示对这位新结识的兄弟君主的喜爱,康拉德将石勒苏益格送给了克努特,克努特把自己的女儿甘赫尔德嫁给了康拉德的儿子。
加冕礼本身也给克努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回到英格兰,克努特就给自己定做了一顶皇冠,之后便励精图治。他统治英格兰有20年之久,其间政治清明,政绩卓越。1035年克努特逝世后,英格兰人民举国哀悼。克努特的遗体被送回温彻斯特,安葬在当地一座大教堂里。
克努特可以算得上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了,但留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历史遗物却少得可怜,原因之一就是他死后没多久,他创造的一切功绩就崩塌了。克努特逝世后不到10年的时间,他的后裔就全部死去了,当初的帝国也化为泡影。英格兰再次被本土王朝所统治,丹麦也被一个挪威人给征服了。
克努特是同时横跨基督教和异教两个世界的人,他是基督徒,却得到异教徒诗人的颂扬。同时他也是异教徒,却被基督教奉为英雄。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位伟大的维京海盗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海盗,他为了建立自己公正有序的统治而煞费苦心,曾先后两次去罗马朝圣,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罗马给自己的子民免除关税。与自己那些抢掠成性、专门破坏教堂的海盗祖先相反,克努特出资建过很多教堂,还为国内的很多教堂捐赠过无数珍贵的圣餐杯、十字架及经书抄本。
克努特一生中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他作战时有多么英勇,也不在于他分发战利品时有多么慷慨,而在于他能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叱咤风云,指挥千军。对于唯克努特马首是瞻的手下来说,克努特不是妄自尊大的人,他让他们明白了即使是万人之上的君王到头来也不过归于幻灭,只有真正神圣的人才值得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