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盗陵毁陵之谜(第4/6页)
周文被迫退出函谷关,章邯乘胜追击,周文在渑池战败自杀(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日:奈何?少府章邯日: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上述记载,周文率领关东义军进入关中,立即遭到大秦帝国章邯部的迎击,并因战败而退出函谷关。但是,章邯并没有给周文以喘息之机,而是乘胜追击,周文再战再败,最终在渑池自杀。
如果说真是“关东贼”(天下盗贼)盗掘了秦始皇陵,就连带产生了两个问题:
周文有时间去盗掘秦始皇陵吗?
周文有力量去盗掘秦始皇陵吗?
先谈第一个问题,盗掘时间。我觉得周文没有时间盗掘秦始皇陵。
其一,秦二世不许。
周文统兵攻入函谷关,这对大秦帝国来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件,如果说在此之前秦二世还不愿意面对关东的大规模民变,但是,到了周文率兵攻入函谷关,秦二世的态度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不但承认了关东巨变的局势,还召开了御前会议,采纳章邯的意见,立即授权章邯率领“郦山徒”平叛。对于秦二世来说,关东巨变现在成了他最为关心的国家大事。秦二世再昏庸也会意识到这场来势汹汹的起义对大秦帝国的危害之大,必须全力应对,因此,秦二世不可能给周文时间从从容容地去挖秦始皇陵。
其二,章邯军不许。
对付周文军队的主力即是“郦山徒”,他们原本在郦山修秦始皇陵。这些人被特许参战,并发了武器,周文的军队即使想去盗掘秦始皇陵,恐怕也不能得逞。这批武装起来的“郦山徒”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一上手就打败了顺风顺水的周文大军。周文在西征的路上一直是凯歌高奏,从未遇到过真正顽强的抵抗。众多百姓的积极参军参战,使周文顺利攻入函谷关。但是,一进入关中,就遇到章邯率领的以“郦山徒”为主的军队,被打得喘不过气来。此时的周文哪还有精力去挖坟掘墓啊?胜败、生存成为周文的第一要务。所以,周文即使想盗坟掘墓,章邯大军也不允许。
再谈第二个问题,盗掘力量。
周文率部进入关中之时,确实有兵数十万。但是,章邯率领的由“郦山徒”武装起来的秦军很快就迎了上来。周文军队大败于秦军,可见周文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周文之所以顺利进军关中主要是沿途百姓大力拥护,各地秦军毫无战斗力所致。一旦遇到章邯,遇到章邯所率领的真正有战斗力的秦军,周文军队的弱点立即暴露出来了。所以,第一仗即大败,然后是一败涂地,直至最后兵败自杀。如果还有一点残存的希望,周文都不会走此绝路。
可见,周文最后是山穷水尽了。因此,进军关中立即遭遇新组建却有着强大战斗力的秦军的周文,根本不可能分兵去盗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修得高大坚固,岂是匆匆忙忙败逃关中的周文能够从容盗掘了的?等不到周文挖秦始皇陵,章邯已给周文挖好了墓。
除了项羽和“天下盗贼”之外,文献记载中还提到无名氏盗掘秦始皇陵一事。
比如唐代中期两位诗人鲍溶和白居易,他们都写下了关于盗掘秦始皇陵的诗篇:
鲍溶《经秦皇墓》诗日:
左岗青虬盘,
别为一天地。
山河一易姓,
哀哉送死厚,
右坂白虎踞。
下入三泉路。
万事随人去。
乃为弃复具,
谁识此中陵,
珠华翔青鸟,
白昼盗开陵,
死者不复知,
祖龙藏身处。
玉影耀白兔。
玄冬火焚树。
回看汉文墓。
其中,“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四句即指秦始皇陵被盗一事。但是,盗掘人是谁,诗篇中并未交代。
白居易在著名的“新乐府五十首”中的《草茫茫》(作者自注:惩厚葬也)一诗也谈到秦始皇陵被盗掘一事: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
墓中下涸三重泉,
下流水银象江海,
别为天地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