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始皇之死(第4/5页)
我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先天有病的人。第一,当年荆轲刺秦王时,秦王在慌乱之中绕柱而逃,有如百米竞赛,假如他有先天性支气管炎,绝对跑不快,即使快跑也是没两步就气喘吁吁。第二,秦始皇武功高强。荆轲刺杀秦始皇之时,秦始皇砍伤了荆轲一条腿,才得以最终杀死荆轲。按常理,太子丹绝对不会找一个不通武功的人来行刺秦始皇,而是使用全国最顶尖的高手。所以,荆轲的武功肯定不一般。一个武功如此高强之人都不是秦始皇的对手,可见其避险敏捷、身手矫健。
所以,自幼有病说不大可信。
但是,史载秦始皇至平原津病,至沙丘病重而亡。所以,病死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说,因为它有文献可征。
是因累致病而死的吗?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秦始皇是个过劳皇帝。秦始皇的过劳缘于三点:一是批阅公文,二是巡行天下,三是后宫太多。
秦始皇时代,公文都写在木简或竹简之上,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公文要满一百二十斤才达标。当然,这是秦始皇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标准。别人谁敢为秦始皇制定量化的工作量?秦制一斤是二百五十克,那么,一百二十斤合今六十斤,工作量很大。秦始皇非常勤政,看不完不休息。当然,秦始皇勤政是为了独揽大权,所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防止大权旁落。明代的皇帝受不了这个苦,干脆不上朝,最有名的是嘉靖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秦始皇日理万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又无前例可援,只好自己全担着。这么劳累,岂不折寿?
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他当政十二年,曾五次大巡游。巡游辛苦与否,取决于四点:一是路况,二是车况,三是时间,四是季节。虽然已有当时最先进的路——驰道,但是,秦代的驰道与今天的高速公路完全不能相比。在驰道上行走,巅沛之苦可想而知。交通工具也是一大问题,那个时代,即使是专供皇帝乘坐的最豪华的车也不能与今天的奔驰、宝马相比,更不能和安全稳定的专列、动车组相媲美,坐这种车出巡,颠簸不断,肯定辛苦。
秦始皇每次巡游的时间之长更是有史记载。秦始皇的第五次出游,从出发到病故长达九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在外巡游,鞍马劳顿必不可免。
秦始皇的后宫宫女达万余人。他有二十多个儿子,至少有十位公主。可以想见,秦始皇的房事一定较多。这也可能会大大折损他的健康。
秦始皇第五次大巡游是冬季出发,夏季才到达齐地。冬季之寒,夏季之热,他全赶上了。所以,气候变化,寒热温凉也是一大苦差事。
还有遗传因素。秦始皇家族的长寿基因不高。其曾祖父秦昭襄王七十六岁下世,是个长寿之人。祖父庄襄王正式继位三天就驾崩了,年龄应在五十多,至多是个“奔六”。其父异人继位三年去世,异人在庄襄王诸子之中位次居中,所以,他下世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可见,除了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外,秦始皇家族的寿命都不长,存在着遗传病的可能性。
另外,不排除高温致病的可能。秦始皇这次出巡,是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七月。六七月份正是高温酷暑时期,天气炎热,加上长途奔波的辛苦,增加了发病的几率,一旦发病又极易使病情恶化。
虽然我们细致分析了秦始皇病死说的各种可能,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导致他突然一命呜呼,还是令人怀疑。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遍查史籍,也没有发现他患有任何疾病的记载,而且他的身体一向健壮。当年秦始皇在面对荆轲行刺的时候,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奔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
因此有人认为秦始皇不会因为一次生病就命丧黄泉,这里面也许隐藏着谋杀的可能。如果是谋杀,那么究竟谁最有可能是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呢?
关于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又有三说:一是胡亥,二是赵高,三是李斯。
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到了青铜冰鉴上,加剧了脑膜炎的病发,陷入昏迷。赶到沙丘,住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现秦始皇已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郭老的这篇小说表达了对秦始皇之死的一种推测。那么,是谁谋杀了秦始皇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因为胡亥得知秦始皇立遗诏封长子扶苏为继承人,心中十分不满,所以下此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