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李定国蹶名王(第2/3页)

一六五三年八月,李定国跃马横刀,取全州、永州。九月,克衡州,同时分兵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并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龙泉,兵威锐利如昔,神威不减半分。出兵七月,十六复郡、二州、辟地三千里。

难得的是,其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

时人李寄记述云:“予至长沙,人皆言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居民不知有兵。定国所部。半为倮、儸、傜、佬,虽其土官极难铃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又说:李定国攻桂林时,“军营城下,寂然无声,师尽撤矣,城中犹不知”,“纪律如此,可称节制之师。故能以三万之众,出入两广,长驱千里。”

听说李定国来了,尼堪便领大军从湘潭动身,要与李定国决一雌雄。

十一月二十二日,尼堪大军于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与李定国军相遇。

但这只是李定国军的先头部队,仅两千余人,厮杀了一阵,很快败退。

尼堪也知这只是小股明军,胜不足恃,但他并不把李定国放在眼里,明知李定国军主力就在前面,仍兼程而行。

这样,两军在衡州城北之草桥、香水庵接战。

这一接战,高下立分。

李定国军一触即溃,士兵四散奔走。

尼堪立马高岗,放声大笑。

谁才是真正的名将?

谁的军队才是天下第一雄兵?

尼堪顾盼自雄,挥军乘胜连追二十余里,意在全歼李定国军。

但尼堪高兴得太早了。

李定国之所以没有一开始施展杀着,是生怕惊吓了尼堪,他在放长线,准备钓大鱼。

尼堪不知死活,追得兴起,毫无知觉地进入了李定国预先设下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炮声大作,炮火如雷电,弩箭如飞雨,明军一齐杀出,吼声震天,地动山摇,清军霎时被吓蒙。

尼堪当场被乱箭击毙。

这一仗,明军还猎杀了清廷一等伯程尼及尼堪随身护卫多人。

明军遍地争寻尼堪的尸体,以割首级献功。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当尼堪的首级终于被割下,全军欢声雷动。

曾经不可一世、纵横天下的女真八旗兵就这样被打蔫了,胆子被吓缩成细胞干。

侥幸逃得一命的一等公多罗贝勒屯齐(或译作吞齐)就率领着这支狼狈不堪的队伍垂头丧气地退往长沙。

李定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攻城城下、野战战捷,仅以少量的兵力就挫败强敌,并取敌帅首级于股掌之间,可谓用兵如神,堪称明末第一名将。

时人张怡根据李定国委任的桂林知县李楚章的话记述道:“公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至人争归之。军中室家老弱各为一营,皆有职事,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张怡《闻续笔》卷二)

陈聂恒也记:“定国智勇冠其曹,且严纪律,民皆安之。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陈聂恒《边州闻见录》卷十《李定国》条)

清军统帅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兵败身死,无论是对清还是对明,都是划时代的大事。其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战役本身。

孔有德连败之下,自杀身亡,清廷满朝文武闻之均“号天大恸,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亲王尼堪统率满洲八旗精锐,陈尸荒野,清廷上下,大出意料,顺治皇帝涕下狂号:“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试想想,满人能以一隅之地,举区区数十万之众,就敢与幅员数千里,拥众二千万的大明帝国为敌,其所依仗者,不过这支无敌雄师而已。

时至今日,学术界还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说满清的八旗兵为同期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

往细里分析,事实也确是如此。

然而,现在李定国挥军转战千里,连杀清廷二王,如果说,孔有德所部的“辽八旗”属于假八旗,败亡还情有可原,但亲王尼堪所率却是不折不扣的满洲真八旗,这支真八旗竟然被一击而溃,那……李定国的军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总之,满洲八旗无敌的神话被打破,满清上下大受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直接精神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