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君候选人(第3/3页)

并且,潞王朱常汸只是万历皇帝的侄子,血缘上比福王朱由崧远多了,其继承法理甚至还比不上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钱谦益等人非要硬插这一杠子,真正是唯恐天下不乱!

扬州进士郑元勋预言:“若立潞藩,则大祸从此而始!神宗(指万历帝)当国的四十八年德泽久系人心,我等怎么可以舍弃他的孙子而另立他的侄子?一旦应该拥立的不予拥立,则天下宗室都有可能被拥立为君。那时,各路藩镇都拥立一个天子来号令诸侯,又有谁能制止?再者说了,潞王若真的登位了,则我等应该怎么安排福王?杀死他,还是幽禁他?天下各路军马从此将纷争不休了。”

的确,单就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到十五万七千余人。到了崇祯十七年,保守估算,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如果个个都可有资格登帝位,那天下岂不乱了套了?!

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京首席大臣史可法乃是东林党元老左光斗的得意门生,本来是想按伦序迎立福王朱由崧的,偏偏又在和东林党人私下讨论立君人选时口无遮拦地说了一句:“想那齐桓公身为一代霸主,用管仲则齐国大治;用易牙、开方则齐国大乱。现在,无论我们拥立谁,只要我们不全听他的吩咐,又会有什么祸患?”

此话一出,准备拥立潞王的人一片哗然,而准备推举福王的人更是对史可法痛恨无比。

史可法只好自掌嘴巴,不敢再坚持拥立福王了——再坚持下去,就有“挟天子令诸侯”的专权之嫌。

但,他也很清楚,立潞王朱常汸绝对是个错误。怎么办呢?

在无穷尽的焦虑和纠结中,他决定前往浦口同另一个手掌兵权的重要人物商量定策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