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攻城末技(第5/7页)

孙权明显感动了,他用目光拥抱了鲁肃,微笑道:“精辟。”

“我亲自去许昌,拜见曹操!”鲁肃拿起丝帛,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军帐。

鲁肃说得没错,尽管大规模的攻杀还没有分出最后的胜败,可是已有的伤亡状况和士气涨落已经摆明,形势不容乐观,关羽的军队明显落在下风。尤其是东城门,在攻城战台和战船的协助下,经过吴军无数长枪、大刀和石器轮番作战,眼看就要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旗开得胜的吴军一片士气高昂,似乎一待城门倒塌,便要争先恐后如潮水般涌入。

关平的主动请缨终于为关羽所默许。此刻的他正率领着他的嫡系亲兵,一片密密麻麻的银白战阵伫立于城门之内。面对似有千军万马撞击的危险城门,这些训练有素的甲士们个个冷如刀剑、静如顽石。

“轰——”

“轰——轰——”

接连三声巨大的撞击声,让城内的将士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和战盾。终于,伴着那门扉发出一声轻微的“咯——”,城门斜着倒入城内。不计其数的吴军呐喊着蜂拥而入。

“发——”

不待那战阵上前迎战,关平已对着城上的守将发了个手势,顿时,城门两边的机关和暗孔里射出一阵箭雨,冲入的吴军士卒纷纷中箭……

关平则举起长刀,长喝一声“随我来——”,他带着上万的甲士冲了出去。

直到这时,关羽军高超的射术、严明的军纪带来的优势才真正显露出来。虽是蛰伏在暗处,可城墙上的弓箭手几乎弹无虚发,冲进来的吴军中箭者甚众,即便有躲过箭矢或者负伤前行的,也行之不远,原因是他们遇上了关羽的铁军。这一万嫡系精兵是关羽关平父子十年来精心训练的结晶,他们的骑术、刀法,甚至他们攻杀时左手先出、眉心微微一皱的习惯性动作,都与关氏父子一模一样。

城内幸存的吴军不得不到处闪退,他们用手中的刀枪做盾牌,四处抵挡冲出的方阵。可长途奔袭和连续攻城已经耗费了他们过多的体力。他们之中的大多数被方阵冲倒了,有的被暴烈的马蹄踩在脚下,有的倒在沥血的长刀之下,还有的被城关上的弓弩手补漏般一一射中,一时间,冲入城门的吴军几乎折损殆尽。

自然,吴军的攻城将领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很快,他命令几个校尉围到几具攻城站台旁,开始制定新的攻城计划。经过一番讨论,吴军甲士很快分批次爬上站台,接着,满载甲士的站台往已经打开的城门开来。看得出来,他们是想以站台为掩护,再次入城。

可就在这时,城门口冲出左右两拨健硕的铁骑,每一拨铁骑由数十只铁骑列队而成。每一匹铁骑的身后都扯着一根长长的绳索,而每一根长索最终都拧聚成一根巨索。于是两拨铁骑合扯着两根巨索,两根巨索最终被汇到一起凝成一根更大的巨索,那巨索的后面拽着一只巨大的石轱辘。

那石轱辘在两拨铁骑的奔驰牵拽下,越滚越快,越滚越快,最后,轰隆隆,带着重重积聚的极大冲击力朝吴军碾压而来。目瞪口呆的吴军显然没有料到关平会临时造出这样的武器,这武器完全谈不上创新,不过,它们很及时,也很管用。不等吴军回过神来,那巨石轱辘已经撞上了吴军苦心研制的新式武器——攻城战台的底部。那具高高的战台立刻倾斜过来,发出嘎嘎作响的呻吟声,而且不等吴军做出任何反应,已经轰的一声栽倒在地。一时间,战台上准备进城的所有将士,全部落地殒命!

而且说时迟那时快,不等其他几具攻城战台上的将士们反应过来有所行动,已另有两拨铁骑冲出城门,拽着又一个巨石轱辘冲向另一具攻城战台,毫无例外,那具站台也立刻被撞碎,从空中轰然倒地。

尽管剩下的甲士们已经迅速从站台撤退,可是一具具站台还是难挡石轱辘的撞击,顷刻间化为一堆破铜烂铁。

眼看那几具攻城战台隆声倒地,死伤无数的吴军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尤其是失去将领的攻城方阵,好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转。而就在此刻,关平策骑率领数万甲士冲出城门,往吴军的中军扑去。远远地,从城关的将军阁上可以看见那里高高耸立着周瑜的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