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公赐剑(第8/13页)

周瑜忙站起身来,恭敬回道:“禀主公,无须他看,我已经明言相告,宁肯天崩地裂血漫雄关,荆州必须归还东吴!”

孙权心中一震,想掩饰自己的失态,可他脸色还是出卖了他,由于惊慌,他的脸一下子由臊红变成了苍白。

“公瑾,你此话无异于宣战!”一旁的鲁肃连忙跳起来,拦在周瑜再次开口之前,用充满惊骇的语气质问道。

周瑜却淡然一笑,用成竹在胸的语气道:“何必惊慌?我不过是说出了双方都明白的心思。”

“公瑾荒唐!刘备和孔明早与我签字画押了,待他们取下益州,必还荆州。现在他们已经和刘璋反目,发军入川了。最迟今冬明春,益州将落入刘备掌中,而荆州将归还给我们。”鲁肃大急,反驳道。

周瑜冷声回应:“子敬天真!刘备弱小时候不还我荆州,强大之后就更不会归还了。相反,刘备还会图谋江东,进而一统天下。关羽有话,说大汉姓刘!”

听了周瑜这席话,孙权的心中再次一震,脸色又由苍白变成了血红。

鲁肃也再次动摇了,他又一次觉得,周瑜的道理还是比自己的更深一层。他回过头,看了主公一眼,显然,主公也被他的道理打动了。于是,他又当着孙权的面,将已经私下问过的问题再一次抛给了周瑜。

“请公瑾直言吧,以荆州之坚,你取得下否?”鲁肃问。

果然,此言一出,孙权的目光形同火炬,紧紧地炙烤着周瑜。

周瑜却好似没瞧见孙权的目光,他面庞沉静,眼神坚毅,整个人似乎陷入了深不可测的沉思。

“取不下。”良久,他终于低声道。

孙权眼中的火光熄灭了,为掩饰失望,孙权抬起脚,再一次围着亭阁绕起了圈。

“取不下你还放言攻取!如此狂言,岂非既得不到城池,又激怒了关羽,坏孙刘之盟吗?”鲁肃的脸上也变了色,厉声怒嗔。

周瑜的脸上露出惭愧与恼恨交加的神色,不过,他还是正色道:“不得荆州,东吴只有今日,永无明天。”

鲁肃沉默了,孙权眼中只余一片灰色的死寂。

孙权徘徊到亭阁与四周绿树的一处缝隙间时,突然停住了脚步,默默眺望起如练如银的长江。

时间像绕过了这座亭阁,顺着粼粼江水平静地远去了。

“大都督,你为何取不下荆州?”半晌,孙权终于沉声道。

周瑜神色一凛,立刻拱手禀报道:“禀主公,我亲眼看过,荆州之坚,堪称古今无双。城关上下、内外、水陆,俱设重重布防。各处守军不下于八万,依兵法,攻取这等坚城最少需要二十万大军,耗时一年,而东吴集全部精锐也不过十六万。更何况,坐镇荆州是关羽。我从其军中士气看出,将士们上下一心、无惧天下。其军心之坚,尤甚于城关。”

周瑜的语调又低又密,然而,在孙权和鲁肃听来,却句句坚如铁硬如戟,每一个字词,对他们的耳朵和心脏,都是一次锤击。

鲁肃一言不发。而孙权则在频频点头之后,不无含蓄地道了一句:“不过公瑾啊,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荆州之坚,并不在荆州。”

“主公何意?”周瑜有些吃惊。

“荆州难取,不是因为城坚,不是因为关羽悍勇,而是因为许昌有曹操。”孙权说着,又转过身去,注目远去的滚滚长江。

鲁肃听到这里,忙大声赞道:“主公一语道破要害!孙刘一旦开战,必定两败,唯有曹操坐得天下。我们不能为一座城池坏了孙刘联盟,毕竟曹操才是我们双方的大敌,而此人正日夜盼望着主公与刘备反目!如此可说,荆州之坚不在荆州,而在于曹操,确实是曹操保得荆州无恙……”

不知不觉,鲁肃又回到了原先的思维轨道,当然,也是孙权的思维轨道。

“荒唐!”周瑜大叫一声,喝断鲁肃。

鲁肃失声惊叫:“公瑾!”

孙权隐忍着不悦,面向鲁肃嗔道:“人家不是说你,是说我荒唐。”又转向周瑜,冷语道,“大都督,‘荒唐’之后有何言?”

“主公顾全大局的心思,孔明肯定料到了。他不但料到,还利用主公这心思为刘备谋利!”周瑜大声道。

“这话如刀如刃嘛。”孙权笑道。

“昔日,孙刘结盟让刘备得以自保。如今,他们竟用此盟来要挟我们,逼我们永远放弃荆州!为何?就因为主公心里真正害怕的人是曹操。虽然主公曾经战胜过他但仍然怕他!主公心里明白,赤壁那样的大捷永远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