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都督拜寿(第8/9页)
倘若他们之中,有人在此刻突然站立,并心血来潮往那砖石的缝隙间张望,便可隐约看见一圈圈人工开凿的孔道尽头,正贴着一只只目光灼亮的眼睛。这是城关上守卫密道的弓弩手的眼睛,他们正通过这些暗孔,窥探眼前的厮杀。然而,因为满心的愤懑与焦灼,他们眼中又并无厮杀,只有残酷的刀剑之声,从他们的脚下隐隐传来。
然而,在那眼睛之中,忽然有一只偏离了小孔。顺着那城墙上的哨位看去,可以看见一名身着铠甲的年轻偏将,正缓缓离开了自己的哨位。他环顾四周,又探身远眺,往左走了几步,又往右探了几步。在确定无人注意到自己之后,突然一跺脚,踩下了脚边的机关。
一瞬间,洞砖石间众多黑黝黝的小孔,突然发射出无数银雨般的箭矢。银雨很快覆盖了整个门洞,正在决战的护卫们——无论是关军还是吴军,全部做了这暗器的活靶子。自然,那用于防守的箭矢是浸过毒的。没到一炷香的工夫,几十位勇士已悉数倒地,气绝身亡。
整个瓮城再度陷入了一片令人肃穆的寂静。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之久,瓮城的守士们看见,从那门洞的尸堆里爬出一个人来。那人披头散发,满脸血污,一只手捂着挂在外面的肚肠,另一只手撑住掀到前额的大半张头皮。从他所穿衣物来看,这浑身鲜血的甲士系属东吴。他完全无视四周刀枪般密集的守军,正艰难地爬出城门洞,往城内一步步匍匐而行。如血的残阳好像一轮昏黄的圆月,忧伤地照在他的脸上、身上,有瓮城守军认出来,他是周瑜十三护卫的首领!
那周瑜的护卫拖着殷红的血迹朝城内爬去,在离他不足百米的地方,就是那座他要去焚香祭拜的祖庙。
城关上所有将士的目光,都被他紧紧地攫住,所有人都一动不动。那护卫的血迹,从城洞蔓延到了城中,从砖石蔓延到了石阶,就在离庙宇入口不到两步的地方,却忽然凝滞住了!那护卫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之后,忽然仰面向后,缓缓躺倒了下去。他终于失去了最后一缕前行的气力。
荆州城内守军将士们的目光也随之凝滞了。有那么一刻,他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遭的一切,就这么静静地、忧伤地望着他。
就在双方护卫拼死鏖战、血肉飞溅之时,周瑜、关羽正漫步城关之巅的亭阁前。这是整个荆州城关的至高处,是关羽每日巡关的终点。此刻,它正沐浴在辉煌的夕照之中,发出黄钟般沉着的金光。周瑜默默打量着这亭阁,只见四根油漆铮亮的木柱内,除了一几一案与四野清风之外,并无他物。在为关羽的简朴短暂吃惊之后,周瑜又油然生出一缕嫉妒。伫立如此雄壮的城关之巅,再简陋的亭阁也无损他的威风吧!
一番礼让之后,周瑜与关羽走进亭阁,隔案而坐。那案上除了两具酒盏,几乎空无一物。两人的随将吕蒙、关平各自按剑,伫立在后。
两人目示对方,双双举盏,一饮而尽。饮尽之后,关平立刻近前,亲自执壶,为二人斟酒。
“请公瑾直言,为何来我荆州。”关羽放下酒杯,沉声问道。
“拜寿。”周瑜沉声应答。
关羽面露不屑,微微一笑,露出根本不信的神情。
周瑜站起身来,双手执盏,高过面首,恭敬地向着关羽,高声道:“晚生周瑜一拜。祝上将军刀劈千军,威震天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周瑜说罢,也不看关羽,并举起杯盏,一饮而尽。
关羽目不转睛,凝视周瑜,只微微一笑,细啜一小口,矜持道:“领了。”
周瑜没有应声,又再次举盏过首,恭敬高声道:“晚生周瑜再拜。愿上将军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如此,方能保荆州太平。”
关羽听了,不由得浑身一震,愕然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话你怎么知道的?”
周瑜微微一笑,平静道:“看来我没有料错!孔明临走时,果然给你留下了守荆州的八字方略。”
关羽沉吟半晌,忽然面色一缓,叹息道:“你猜得不错,孔明确实留下了这道方略。不愧是名闻天下的周公瑾,你方才所料,不但字字无虚,连谨慎矜持的语气,都与孔明一模一样。唉,回头我告诉孔明,你二人比恩爱夫妻还要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