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备嫁妆初试科举(第4/6页)

从私心里讲,叶氏其实最想让自己大哥叶厚则送明朗去县里。可明朗毕竟姓韩,就算韩敬义不仁义,但韩敬奇对三房孤儿寡母还是不错的。亲戚三代、户族万年,叶氏只能请姓韩的长辈相送,韩敬奇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韩敬奇只是个庄稼汉,外头的事情他见得少。这一回去县城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碰到,韩敬奇应变能力不够,叶氏只得又把黄茂林叫上了。

黄炎夏听说亲家母的请求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不停地嘱咐黄茂林,“明朗是你亲小舅子,他考科举是大事情,你这两天先多做一些香豆腐放家里。家里其他的事情,有我和茂源呢。到了县里后,用心照顾明朗,对他二伯务必要恭敬。”

黄茂林听的直点头,“阿爹放心,明朗考试的事情我一直放在心上的。”

黄炎夏拍拍他的肩膀,“好生照顾他,若是这回能中,四月初还要去府城,到时候你再跟着去。办过了这两趟差事,等你四月底成亲的时候,韩家再没一个人会为难你。”

黄茂林嘿嘿笑了,“阿爹怎地打趣起儿子来了。”

黄炎夏笑了,“你小子娶个亲可真不容易啊。”

黄茂林搓了搓手,“阿爹,儿子都是甘愿的。”

黄炎夏哈哈笑了,“晓得晓得,你都是甘愿的。快些去做的你的香豆腐,怕是过两天就要去县里了。”

嘱咐过儿子,黄炎夏又去嘱咐杨氏,“你给茂林收拾出两套像样的衣裳。”

杨氏笑了,“当家的怎地忘了,茂林的衣衫如今都是梅香在打理,就她仔细的性子,早就预备妥当了,再不用我们操心了。”

黄炎夏点了点头,“那就好。”

二月初五那一天,在秦先生的大儿子秦玉炔的带领下,几个学生和学生家长们一起县城里去了。

明朗一走,叶氏和梅香在家里整日忧心。

母女两个一会子操心明朗在县城里吃不好睡不好,一会子又担心他年纪小被人欺负,一会子又担心他考不好垂头丧气。

这样但心了两天之后,叶氏又要忙着操心梅香的婚事和家里的杂事,也顾不上忧心了,梅香也要继续把自己的嫁妆整理好。

春天虽然不是农忙季节,但家孵小鸡、抓小猪、油坊菜园,忙不完的事情。

还有两个多月梅香就要嫁人了,这些天她忽然心里有些坠坠的。她在这家里生活了十六年,家里墙皮哪里厚哪里薄她都知道。忽然要去另外一个家庭生活,她感觉有些担心。

虽然茂林哥对她很好,黄大伯也很和善,淑娴就更好相处了,可她舍不得阿娘和弟弟妹妹。自从阿爹去了之后,她和阿娘一起挑起了家业。

这几年,母女两个既是母女,又像是知己。互相之间知道彼此的心意,你推着我我拉着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风里来雨里去,一起咬牙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

梅香想到以后阿娘要一个人挑起担子,她内心十分惶恐,若是阿娘累病了怎么办?

梅香甚至不想嫁人了,可她又舍不得茂林哥。

她的心思不敢跟叶氏说,只能闷头榨油和做嫁衣。

兰香已经七岁了,再不是那个只晓得吃睡玩的小丫头。扫地、洗碗、喂鸡这些轻省活,叶氏一样样都教给了她。

还没等梅香心里想明白,明朗等人回来了。

明朗进门的时候,叶氏正在西院忙活,还是兰香叫了一声大哥。

叶氏听见动静,忙出来迎接韩敬奇等人。

韩敬奇到堂屋坐下了,几个人先各自喝了几口茶。

放下茶盏后,韩敬奇就对叶氏说道,“三弟妹,我把明朗好生带回来了。这回我可真是涨了见识,考个县试也这么多门道,以后到府城到省城考试,那得多少规矩呢。这回多亏了有茂林在,这孩子真机灵,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情。”

黄茂林忙客气道,“都是二伯带着我们的,没有二伯在,我可办不了什么事情。”

韩敬奇笑了,“弟妹,这几日的花销我都让茂林管着的,剩下的也都在他手里。我沾明朗的光,也算到县里开了次眼了。”

叶氏忙道谢,“多谢二哥,二哥别走了,在我家吃夜饭。”

韩敬奇忙摆手,“不了,明朗才回来,你们娘儿几个好生说说话。我先回去了,家里也有活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