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奸雄的政治安排!(下)(第3/3页)

建安三年,趁着黑山黄巾军起事,搅乱河北大地之际,萧逸率少数随从潜入邺城,借力打力,浑水摸鱼,一举裹挟了数十万百姓南下,就安置在洛阳附近,并调拨大量的钱粮、物资,开始了修复东都的工程!

十几年过去了,残破不堪的东都洛阳,又慢慢的恢复了元气,并散发出勃勃生机,这让曹操高兴的同时,也日夜提心吊胆呢!

大汉西都长安,已经变成了萧氏老巢,经营的犹如铁桶一般,如果洛阳再落入其手中,就形成了‘虎踞两都,睥睨天下’的格局,谁人还能制之?

许昌虽然不错,可是格局太小了,无法成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在曹操的政治宏图中,未来的大魏帝国都城,应该设在洛阳城,即能占据天下中心,又能限制萧氏向东扩展,可谓是一箭双雕!

这个想法,曹操藏在心中很久了,之所以迟迟没动手,一是不敢轻离许昌城,二是担心萧氏势力反弹,如今人生路尽,也就无损顾忌了,必须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洛阳抢到自己手中!

第三个目的:临终托孤,叮嘱后事!

虽然曹操一直在怀疑、防备萧逸,还有心软禁起来,削其手中兵权,为儿孙们铲除隐患,可又不得不把身后事,交托给萧逸来办!

因为只有萧逸,才能讨平巴蜀、江东两镇诸侯,保住曹家江山无恙,进而完成统一大业!

只有萧逸,才能扶持寒门、打压士族,继续推行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国策,完成曹操的政治梦想,建立一个法家寒门政权!

也只有萧逸,才能在曹操逝世之后,帮助曹家取代汉室,并制止曹家兄弟手足相残!

因此曹操临死之前,必须见上萧逸一面,托付好身后事,而萧逸又不肯回许昌,二人只好在洛阳相见了,那也是二人最初结识的地方!

队伍离开许昌之后,没隔半天时间,曹操就派出一名使者,前往巴蜀传达敕令,无论如何召萧逸回来,自己在洛阳等着他!

使者们陆续上路了,前后相望,络绎不绝……而他们寻找的目标,已经进入成都城,正准备喝喜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