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高官厚禄,反戈一击?(第2/3页)

“呵呵!……比事关系重大,却要三思后行,在下暂且告退了,等候张将军的佳音,不过吗,还有几句忠言相告:宛城之败,奇耻大辱,杀子之仇,不共戴天,现在隐忍一时,不过权宜之计,曹贼一旦腾出手来,岂有不报复之理,还请将军思之、慎之!

躬身行礼之后,许嵩退出了大帐,一脸的得意之色,以钱财动其心,以旧怨摧其志,加上高官厚禄的诱惑,临阵反戈一击之事,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

“金银珠宝,高官厚禄,真是让人心动呀,若是叔父大人活着,不知做何抉择呢?”

中军帐内,烛影摇动,寂静无声,亲兵们退下去了,只留下张绣一个人,对着面前的黄金、珠宝、大印……唉声叹气,难以抉择!

自古以来,临阵倒戈之将,可谓不绝于青史,比如九江王-英布、自次王-赵信、贰师将军-李广利,全都是背叛旧主,换取的荣华富贵,说白了,要想临阵倒戈,只要三个条件:道德制约、部下跟随、时机合适!

乱世之中,人心险恶,诸侯之间争斗,无所不用其极,暗中收买对方大将,更是一种普遍的手段,叛变的事情多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只要站对了阵营,今日的‘无耻背叛’,就会变成‘弃暗投明’,因此上,道德制约不是问题!

张绣麾下三万将士,皆是西凉铁骑出身,自叔父-张济时候起,已经跟随左右了,这些年南征北战,浴血厮杀,经历了无数磨难,内部凝聚力极强,只要张绣一声令下,就是刀山火海,他们也会一往无前,如果阵前倒戈一击,自然是誓死跟随了!

官渡大战以来,两军浴血奋战,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尤其是曹军一方,兵源几乎枯竭,再也没有余力了,张绣坐镇左翼防线,完全是独当一面,周围没有任何制约,因此上,倒戈时机也没有问题!

没有道德制约、部下誓死跟随、时机也很成熟……可以说,张绣完全拥有倒戈的条件,而且一旦行动的话,官渡防线顷刻崩溃,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驻守的是--敖仓!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战事频繁,黄河更是战略要地,秦王-嬴政执政之后,就在敖山‘设仓积谷’,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利用黄河、鸿沟两条水系,转运四方,支援前线,推动统一天下大业!

两汉时期,朝廷重视武备事务,继续扩大了敖仓,还设置了一名‘敖仓官’,存贮粮草,治理仓务,世人评价曰:‘天下粮草储备,敖仓独占三分’,战略位置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上,官渡开战以来,曹军的大部分军械、粮草,就屯放在敖仓,张绣一旦选择反叛,只需要放一把大火,焚尽敖仓的粮草,不出三日,曹营必然军心大乱,官渡防线不攻自破了!

话又说回来了,真要举兵反叛,张绣还是良心不安的,自从投靠过来后,曹丞相待自己不薄呀,官拜-镇南将军,爵封-宛城乡侯,食邑三千户,满营诸将,位列前茅,两家还缔结了姻亲,可谓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了!

其实金银珠宝也好,高官厚禄也罢,包括那些娇滴滴的美人,难以动摇张绣的心志,他自幼习武,毅力为人,人称‘北地枪王’,岂会轻易受人诱惑,做出阵前倒戈之事呢,真正让他心智动摇的,还是许嵩最后一段话:“宛城之败,奇耻大辱,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对于一个政治集团来说,继承人重要无比,关系到兴衰成败,曹操苦心培育长子,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希望曹昂继承家业,发扬光大,甚至是:‘龙飞九五,改朝换代’,结果宛城一战,无数心血,付之东流,奸雄心中,岂能不恨?

因为形势所迫,加上诚意感召,张绣选择了投靠曹营,自从来到官渡之后,他亲临战阵,奋勇杀敌,坚守着左翼防线,立下了赫赫战功,就是想立功赎罪,弥补以前的事情!

可是拼死力战,立下功勋之后,张绣依然心中不安,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为了天下大事,曹操一时选择隐忍,谁敢保证日后不报复呢,退一步来说,就算曹操不念旧恨了,还有一群曹氏将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