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三月,卫国遭难(第4/5页)

“我军……当真已无半点取胜的可能么?”康公韩虎有些疲倦地问道。

乐弈想了想,沉声说道:“此次,恐怕已难有取胜机会。”

不同于听了这话后神色黯然的康公韩虎,荡阴侯韩阳闻言问道:“‘此次’?”

“唔。”乐弈点点头,神色冷淡地说道:“虽此战我军已难覆亡魏国,但在撤兵之前,不妨借机离间魏、卫两国。既然魏国的南梁王姬佐企图‘祸水东引’,让我军转攻卫国,不妨因势利导,将其的阴谋让卫人得知,相信卫人在得知姬佐的阴谋后必定大怒,到时候我大韩派人拉拢,许下重利,难保卫王不会愤而与魏决裂,投向我大韩……如此一来,下次我军便可从卫国借道攻魏,魏国不复有大河天险。”

这一番话,说得康公韩虎眼睛一亮。

的确,虽然此战未能覆亡魏国,但倘若能离间魏、卫两国,将卫国拉拢到他们韩国一方,这亦不失是一项重大胜利。

当日,康公韩虎派人联络攻打卫国的主将司马尚,命其加紧进攻卫国——只要此战中卫国的损失越严重,待日后他们揭破南梁王赵元佐那“祸水东引”的诡计时,卫人对魏国就越愤恨。

两日后,韩将司马尚收到了康公韩虎的命令。

此时,司马尚麾下八万韩军,早已至“宿胥口”一带,他派人联络“巨鹿守燕绉”,请后者率领巨鹿水军相助。

巨鹿守燕绉麾下的巨鹿水军,是专门为齐国水军而设的,毕竟齐国也有一支由田骜、田武父子统率的巨鹿水军,不过目前齐国仍在内乱,而韩国又一门心思进攻魏国,不想节外生枝,因此,巨鹿守燕绉麾下的水军驻扎在大河上,每日除了看看齐国那边有何动静,其余也没啥事可做。

因此,当得到司马尚的请援后,巨鹿守燕绉当即率领十艘楼船与数十艘艨艟,浩浩荡荡赶来相助。

而此时,魏国的户牖侯孙牟、万隆侯赵建等贵族,在魏国朝廷的号召下,已率领各自组建的私军,北上“平阳”,协助“平阳卫军”抵挡司马尚的进攻。

没想到,韩将司马尚虚晃一招,并未从“平阳”一带登陆,而是在燕绉的协助下,从卫国王都濮阳北边的“顿丘”登陆,一鼓作气攻克了“观泽”。

随后数日内,司马尚与公仲朋、田苓、带佗、倪良、王廖等将领,分兵而战,势如破竹地攻入卫国腹地,导致卫国东部国土被韩军攻陷。

得知此事,卫王大惊失色,但又不敢调走镇守濮阳的卫军,只能一边向协守平阳的(魏)户牖侯孙牟等人求援,一边再派使者前往魏国王都大梁,请求援助。

遗憾的是,协守平阳的(魏)户牖侯孙牟等贵族,其麾下私兵也就五六千,这点兵力能守住平阳就已经不易,又何来余力支援卫国东部地区?

而魏国王都大梁在收到了卫国的求援书信后也很尴尬,虽然说大梁的确驻扎着六万北一军,但问题是这六万北一军已经准备启程前往雍丘,与楚国寿陵君景舍的百万楚军交战,怎么可能增援卫国?

眼下魏国唯一有余力增援卫国的,就只有两方人马:一方是驻扎在原阳、南燕一带,以南梁王赵元佐为首的魏军,还有一方,则是驻扎在山阳一带,以肃王赵弘润为首的魏军。

三月初七,大梁派人送急信至原阳,询问南梁王赵元佐是否有余力增援卫国,但被后者以“原阳、南燕河对岸的汲县仍有十余万韩军驻扎,不敢轻离”作为理由而否决。

不可否认这是正当而合理的理由,但归根到底,南梁王赵元佐不愿支援卫国才是主要原因。

想想也是,南梁王赵元佐,他此时正等着韩军得知“魏将姜鄙偷袭太原、雁门、代郡”的消息,准备着在韩军撤退时挥军掩杀,发泄此前屡战屡败的恶气,怎么可能分兵去救援卫国——卫人的死活,与他何干?

别忘记,这可是一个为了击溃韩军,毫不犹豫就“放弃”了山阳以及燕王赵弘疆这个侄子的人。

最终,南梁王赵元佐向使者“推荐”了驻守山阳的肃王赵弘润,使得在两日后,大梁的使者渡河来到山阳,向肃王赵弘润转达“卫国求援”这件事,让赵弘润感到十分困扰。

因为就在三月初的时候,韩将雁门守李睦与北燕守乐弈,各自率领麾下军队入驻了“宁邑”,以至于赵弘润在顺势收复了山阳南边的“怀邑”后,被迫止步于“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