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陈胜吴广起义(第6/8页)

张耳就这样被任命为外黄令,开始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陈馀比张耳年轻多了,但经历跟张耳也有相似之处。这哥们儿也不是个富裕人家的儿子,年轻时专研儒学,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后来一个富翁觉得这哥们儿很有才,以后一定有出息,也主动把女儿嫁给了他。

陈馀和张耳很早就认识,交情非常好,好到什么地步?据说是刎颈之交。

秦灭魏后,秦国当局很快就知道了这两个人的名字,而且也知道这两个家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爱国热情,就发了个通告:抓住张耳的,赏一千金;抓到陈馀的,赏五百金。

两人知道再在这里混下去,人家为了把这一千五百金拿到手,就会把他们卖了。于是,连夜外逃。一直逃到陈城,又在这里混了个里正卫。

两人天天都睡在一起,进行着他们的聊天事业。

秦国捉拿他们的通缉令不久也发到陈城。两人是里正卫,负责里中的治安,因此也天天拿着上级领导下发的传单向大家宣传,说谁要是发现这两个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里到他们那里举报。当然,后来谁也没有发现这两个人。

这样的生活,两人都觉得烦透了。这时看到陈胜他们打进来,两人都很兴奋,知道时机到了。

于是,他们立刻跑到陈胜的住地,把自家的名号报上去,请陈胜跟他们见面。

这两个哥们儿的名气当时真大,连陈胜都知道天下有这两个人。他立刻跟他们见了面。

当时,正好有很多人都劝陈胜称王。陈胜见到两人之后,就征求两人的意见,能不能称王啊?

两人都认为不好。

他们说:“现在秦王连施暴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忍无可忍。现在老大拉开了反抗的大幕,打着一心为公的旗号,号召力确实是强大的。如果急于称王,就等于把老大自私的那一面展现出来。大家一看,觉得老大的私心也太严重了。原来老大都是为自己着想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对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现在最好的做法是,向西边进军,然后派人带着任命书,把六国的后人都找来,立他们为王。这样一来,六国贵族都变成老大的粉丝,秦王朝就更加孤立。秦王朝就会不得不到处派兵灭火,不能集中精力来跟老大打了。而老大的兵力会更加强大。不用多久就可以直下咸阳。那样一来,大家都会感激你。到那时,老大想当什么都行。现在才拿到一个陈城,就称王,只怕大家对老大就有看法了。

这话其实是真的有道理。后来,朱元璋都还重新把这话当成他的策略。

但陈胜不是朱元璋。这个曾经在田头对着天空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人,其实胸怀还是很有限的,只是比那些长工强几个档次而已。他觉得都有那么多人劝自己称王了,自己为什么还要谦虚下去?

于是,他否决了张耳和陈馀的意见,自立为王,国号还是“张楚”。

风起云涌

如果仅仅是陈胜和吴广两个人在搞事,对于秦王朝而言,并不怎么可怕。但在陈胜、吴广他们搞事之后,很多地方都爆发了群体事件。而且这些群体事件都是十分暴力的,个个都拿起凶器,直接找当地领导干部,然后什么话也不说,当场砍杀。

当时,秦朝也搞了个巡视制度,不断派人到处地巡视,然后回来向二世汇报。那些从东方回来的巡视人员把这些事向二世进行了详细汇报。

二世听到后,大怒。不过,你以为他的大怒是为了这个形势而大怒,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大怒是因为这几个巡视员怎么能给他汇报这些事?在他的领导下,大秦帝国正欣欣向荣,广大百姓安居乐业,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信,你看看,这么多宫殿、这么多的公路,还有那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如果不繁荣昌盛,如果不欣欣向荣,如果不安居乐业,我们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吗?不说以前,就是以后的朝代,还有哪个皇帝能建成长城这样伟大的工程?你们这些家伙,没有看到国家的主流,只看到那些负面地方,就在老子面前唱衰大秦。

他下令把这些人都移交司法机关,从重处理,以警告那些敢于唱衰大秦的人。

这样一来,其他巡视人员回来交差的时候,都说现在咱们伟大的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说皇帝陛下英明得很。作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他们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