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统天下(第6/10页)
君王后叫左右去拿来一把铁锤,二话不说,举铁锤向那套玉连环砸过去,一下就把那个东西击得粉身碎骨。开始时,她也以为那套玉连环真的能解,后来,她终于发现,这玩意原来是玉匠制环时,从一块完整的玉石上雕凿出来的,你根本就解不开,知道这是秦王在玩她。她当然也可以玩秦王。
她砸碎玉环之后,对使者说:“这个方法算什么。我们齐国的小孩子都可以办到。现在秦国居然派你走了这么多的路跑来向我们请教。”
使者大怒,说:“哪有这么解的?你这是在看不起我们大王。大王会让你们齐国好看的。”
君王后微笑着说:“玉连环是秦王送来请我解的。我尊重他的要求,这才帮这个忙。他看到我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谢我都来不及呢,哪会生我们的气?”
使者知道碰上高手了,只得回国复命,说这个君王后真的有水平。
君王后虽然在秦国使者面前争了个大大的面子,但她最知道秦国的实力在那里,是不能得罪他们的。因此,在她主政期间,齐国不但跟秦国搞好关系,也跟其他各国加强联系,谁也不得罪。她也知道,秦国之所以强盛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走下坡路,并不是秦国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而是他们的人才政策制定得好,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不缺牛人。是牛人们帮秦国打造了秦国现在的大好局面。齐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她对大臣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核,准备向田建隆重推出。
哪知,这个人才方案还没有做出,她的人生之路就走到头了。
她在临死的时候,对她的儿子田建说:“现在朝中有几个大臣还是可以重用的。”
估计田建这些年来,因有老妈掌管朝政,自己基本都在开展吃喝大业,对朝中的大臣基本都不认识,怕老妈说过之后自己又忘记了,于是赶紧说:“老妈啊,你最好把他们的名字都写出来。”
君王后说:“那好吧。”
田建取了笔墨过来,哪知,君王后的脑子突然在这个时刻发生了故障,居然记不得这些人的名字了。她拿着笔在那里,发呆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声,老妇已忘矣。
她为什么突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忘记?
难道她真的全部失忆了?
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当时她的神志是很清醒的。
她之所以没有写出来,是在那一刻她的心里被“自私”两个字堵塞了。
她执政四十一年,她的家族已经成了齐国最大的利益集团,目前基本都垄断了齐国的权力。否则,为什么在她执政的时候,不重用这些人才,而是在准备要死的时候才向儿子推荐?如果她真的推荐了,她的儿子肯定会重用这些人。
这些人肯定是人才,而且肯定也会德才兼备。他们一上台,估计就会拿利益集团开刀。这样,他们的家族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为了他们的家族不被开刀,她决定说自己忘记了。
于是,她死了。
于是,她的弟弟后胜成为齐国的相国。他们的家族保住了。
然而,他们彻底忘记了一句老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齐国要是保不住了,他们的家族还能保得住吗?
但后胜以为,他们仍然可以保得住。
因为,现在秦国在安排诸侯的灭国顺序中,齐国排名很靠后,因此他们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根本没有把齐国列为打击对象。他们只是坚定地执行李斯的政策:不断地派人拿着钱财跑到齐国,送给后胜。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不管秦国打哪个国家,都没有齐国的事。齐国只要宣布中立,谁也不帮就行。
这个条件要得啊。
而且,君王后在执政当中,历来坚定地执行“事秦谨”的政策。现在宣布中立,也是在继续执行她老人家的既定方针啊。她老人家虽然死了,但她的思想还在大放光芒啊。
秦国又派人过来建议,为了不断加强双方的双边关系,要不断地开展互动活动。于是,秦国不断地派人到齐国去,齐国也不断地派人到秦国。秦国到齐国的外交人员,都带着大量的现金过去,送给齐国的官员;齐国到秦国去的官员,回来之后,都得到秦国送给的大量现金。这些现金当然不是白给的,但条件不高,只是要求他们与后胜保持高度一致,对齐秦两国的关系歌功颂德,把好话说完。呵呵,你不给钱,我们都跟后胜保持高度一致呢。后胜是我们的执政大臣,我们哪能不跟他保持高度一致呢。跟自己的最高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秦国居然还发工资。这个秦国这些年来,老打胜仗,看来都打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