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荆轲刺秦王(第7/8页)
太子丹只是个很有热情的搞事者,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这哥们儿本来爽歪歪地去当人质,想靠着以前的关系得到秦王的关照,哪知,到了秦国,嬴政不把他当一回事。这哥们儿就耍起公子爷的脾气,居然逃跑了——人质逃跑,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国际事件。
他回到燕国之后,就一心一意想着去杀掉秦王,要回自己的面子。当然,如果能搞出一套富国强兵政策来,然后与秦国对决,最后把秦国打败,那是很对头的。可他居然只想到派出一个刺客,跑到咸阳去把秦王刺死。玩的是黑社会的做法。
他却不知道,黑社会的做法只能在黑社会那里行得通,却不适用于国际社会。他天真地以为,当年曹沫用一把宝剑把齐桓公劫持,逼迫他把鲁国的土地退还鲁国。可现在的形势跟当时的环境一样吗?当时,管仲只是想让齐国称霸,满足曹沫的要挟,那是为了在政治上加分,化被动为主动,把负面影响变成正能量。既救回齐桓公的命,也向外界释放出齐国是讲诚信的一个国家的信息。而现在秦国根本不需要这个诚信的帽子。你惹他,他打你,你不惹他,他同样打你。即使你把土地献给他,他仍然打你——除非你把所有的土地证都交给他。
姬丹看不到这一点,结果是给我们奉献了荆轲刺秦这样一场豪华的大剧,从开演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极大地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他注定要失败,荆轲也注定失败。想靠一把匕首扳转历史的车轮,是永远办不到的。即使荆轲能等到聂盖,侥幸成功,但那也只是荆轲的成功,让他的故事成为一个完美悲壮的故事,而姬丹仍然是失败的。
只是姬丹的失败,败得很不上档次。而荆轲的失败,却轰轰烈烈,在那一页历史上,灿然出色。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失败,成色是不一样的。
义士高渐离
荆轲死了,他以生命的完结来结束这个故事。
但余震仍然没有完。
嬴政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差点死于这个天天在燕市那里又唱又哭的男人。这哥们儿本来脾气就火暴,受了这个刺激,他要是不报复一下,他还是秦始皇吗?
嬴政下令提前启动伐燕程序。王翦带着大军渡过易水,向燕国发起冲击。
燕国和代国的部队集结起来,抗击秦军。
王翦在易水之西与燕代联军会战,大破之。
始皇二十一年,王翦攻下燕国的首都蓟。
燕王和太子丹率着最后的部队逃往辽东。
李信猛追过去。那个代王赵嘉眼看逃不掉,就叫那个燕王赶快把太子杀了,拿着那颗脑袋送给秦王,心想也许秦王会原谅他们一把。
姬丹知道后,立刻逃跑。但他的老爸为了活命,对他也不放过,派人到处排查,硬是把他捕获归案,然后割下他的人头,送给嬴政。哪知,那颗人头还没有送出去,秦国的大军已经开过来了。
姬丹就这样完蛋,死在老爸的刀下。
荆轲故事中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本来跟刺秦无关,但他是荆轲的朋友,又在易水边上与荆轲共同表演,也被秦王划为荆轲的同党,到处通缉。
高渐离不敢再摆狗肉摊了,而是跑到宋子那里当了个农民工,职业是酒保。这哥们儿自由惯了,天天按着时间作息,觉得太累了,但又不好离开——现在到处张贴着他的画像,抓到他会得到很多钱啊,人家看到那么多的钱,眼睛都特别雪亮,只要他一出现,只怕就会被扭送公安机关。所以,他很郁闷。
有一次,他听到老板家的堂上有人在击筑。原来这个老板也喜欢这玩艺啊。
他已经很久没有玩这个了,这时听到,觉得很是亲切,就在门外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人家问他,酒保老兄,你也会听这个?
他笑了笑,说:“这个人水平不差,但击得还不够好。”
人家把这话说给老板听。老板一听,原来还有个知音。叫人把高渐离叫进来,然后对他说:“你也来一段试试。”
高渐离觉得再穿这身酒保衣服在这里混,真的有点丢脸,也对不起音乐啊。于是,他退下堂儿,拿出自己的行李箱,取出自己的演出服装和筑,把自己打扮了一下,然后来到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