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荆轲刺秦王(第4/8页)

荆轲的性格也跟田光差不多,觉得这个话也太不把他当大侠了,突然转过那颗大侠的脑袋,用大侠的口气大声向姬丹说:“我今天一去,如果不能回来,事情肯定就是坏在这个秦舞阳的手里。你以为他会杀人就可以当大侠了?告诉你,杀人犯是杀人犯,大侠是大侠。要是杀人犯等于大侠,还用分大侠和杀人犯干什么?现在我拿着这把匕首去秦国,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去。那样的话,成功的把握就大了。现在你既然嫌我动作太慢,更怕我后悔,那我们就永别了吧。”

这哥们儿跟所有的大侠一样很有性格,当时就下令出发。

姬丹虽然被荆轲狠狠地拍了顿板砖,拍得脸面都丢光了。可当他看到荆轲出发了,也就不再计较了。他还组织了所有的宾客,个个穿着白衣、戴着白帽过来,为荆轲搞了个送别仪式。

这个仪式搞得很隆重,不但在首都那里举行,而且还一路跟着荆轲来到易水边上——再送下去,就到赵国的地盘了,而现在赵国的地盘已变成秦国的地盘了。

这一群白衣人,在那里杀猪杀牛,给路神搞了个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求路神保佑荆轲一路平安,不要在路上出现什么状况才好。

这个手续结束之后,荆轲的另一个朋友高渐离出场。

这哥们儿的职业是个杀狗的,每天在市场里摆个狗肉摊谋生。以前荆轲经常到他的狗肉摊那里吃狗肉喝酒。这哥们儿是个杀狗专业户,也是个民间音乐家。他特别擅长击筑。两个人喝到七八成之后,高渐离就拿出他的乐器——筑,敲打起来。荆轲就跟着放声高歌。两人这么唱着,最后都唱得大哭起来,唱得旁若无人,哭得也旁若无人。别人一看,在这个闹市里唱歌,居然也唱得这么投入。

荆轲要到秦国去,高渐离当然也得放假几天跟着前来送别。现在姬丹主持的送别仪式已经结束,但他们的仪式还没有结束。

他还要击筑,荆轲还要唱歌。

两人都知道,荆轲以前唱了很多歌,也大哭了很多次,但第二天还来,还继续放歌,继续大哭。但明天之后,也许荆歌将不会再唱歌了,更不会再大哭了。

今天荆轲的歌也许就要成为绝唱。

高渐离一脸肃杀地站起来。

荆轲也站起来。

周边那么多白衣人都怔怔地望着他们。这些人都是姬丹的心腹,大多是燕国的权贵,最怕燕国一灭亡,他们将成为草根一族,风光不再。但他们除了吃喝赌嫖之外,别无所长,面对燕国的灭亡,只得依靠荆轲这位在狗肉摊上放歌大哭的男人来拯救。以前,荆轲在他们的眼中,那是老百姓一个,现在荆轲成了他们唯一的救星。

荆轲和高渐离无视他们的存在。

两人临水而立,面向大江。

悲风吹来,两人衣袂飘飘。

筑声突然响起,高亢凛冽。

荆轲接着放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曲调歌声凄厉悲怆,闻者无不动容,个个泪水奔流。岸上的抽泣声从无到有,最后响成一片。

突然,筑声再变,歌声慷慨雄壮,若万马奔腾,两人尽皆怒发冲冠,虎目圆睁。一众人等也觉得胸中豪气如涌。

这些白衣人是幸运的,他们亲历了这个史上最为悲壮的生死离别。只是,他们跟荆轲和高渐离是有差别的。

荆轲为理想而死,他们为苟活而偷生。

境界之差,岂止霄壤。

一曲歌罢,荆轲在猛烈的寒风中纵声长笑,迈开大步,头也不回上车而去。那个姬丹虽然在望着他,目光中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但这个目光在荆轲看来,狗屁而已。

轰隆声起,尘土激扬,马车飞驰而去。

岸上人等呆若木鸡。英雄远去,余威犹在。

史书在说到荆轲离去之时,只有一句话: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何等决绝!

图穷匕现

慷慨悲歌的荆轲很快就来到了秦国。这时已经是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

这哥们儿绝对不是个蛮干的杀人犯。

荆轲带上大量的钱财去见嬴政的宠臣庶子蒙嘉。据说这哥们儿是蒙骛的弟弟。他老哥打仗很有水平,他拍马屁很有水平。所以,他大哥成为将军,他则成为宠臣。这时他的职务是中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