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嬴政亲政(第3/12页)
在四公子中,得到后世赞美语言最为泛滥的也是魏无忌,连刘邦都自愿成为他的粉丝,跑到大梁去看他的坟墓,还安排了五户人家专门为他守坟墓。这哥们儿生前养士,死后还解决了五户人家的口粮问题。
当然,魏国的老百姓更是在他活着时把他当成偶像,在他死后把他当成神,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建了信陵君祠。这个信陵君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开封的大相国寺(没错,就是鲁智深待过的寺院)很多人是知道的。告诉你,那个大相国寺原来就是信陵君祠。
很多文人都作了诗来赞颂这个公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有一首诗,还是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
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这首诗的作者叫吴佩孚。
魏王让魏无忌下课,秦庄襄王很高兴。
可他高兴没有几天,就不再高兴了。
他不再高兴是因为他突然死去。这哥们儿当了三年的秦国最高领导人,比他的老爸强一点儿。从他的所作所为上看,还是比较有水平的。
他的祖父死得太晚,以致他的老爸只当了三天的大王,就死翘翘了,可他又死得有点太提前。他死的时候,他的那个继承人嬴政才十三岁,放在现在也就是小学刚毕业,可我们的嬴政同志却必须坐到大王的宝座上处理国家大事。
一个小屁孩连个新玩具都还搞不定,哪能处理军国大事?
于是,所有的大事都交由吕不韦来处理。吕不韦跟庄襄王关系很好,庄襄王即位之后,直接提拔他当相国。但庄襄王很猛,基本都能自己解决问题,处理起国家大事来,手法熟练得很。总而言之,在庄襄王这三年当中,吕不韦的作用并不明显。
吕不韦本来是个生意人,此前生意做得很成功,于是把赚来的钱当作资本投入政界,居然把一件本来毫无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成功地让秦庄襄王登上大宝,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天才。他把生意经融进政治,让他成为一个绝对会混官场的高手。这三年的相国生涯,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但通过三年的实习,他比以前更加老练了。
嬴政给他的待遇更高,除了相国这个职务之外,还叫他仲父。
以前齐桓公也叫管仲仲父。
嬴政即位的第一年,也就是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大概晋阳那里的第一把手觉得这个小屁孩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来个举兵反叛。
这家伙眼里只有嬴政,却没有想到还有吕不韦和蒙骛。
吕不韦一看,自己才当相国兼仲父几个月,你们就不服,以后还让他活不活?马上派蒙骛带兵去平叛。
蒙骛打不过信陵君,但对付这些反叛将领,还是觉得很容易的。只一战就彻底平叛。
由此可见,当时秦国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看到一个小屁孩上台掌权,很多人是不把这个小屁孩当一回事的,同时更不把吕不韦当一回事。你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你那是商业人才,现在是玩政治啊。你靠夫人路线,一下就爬到权力顶峰,现在还帮大王处理事务,手中的权力比国家元首还大。以前,昭襄王还小时,虽然是魏冉为相,可还有宣太后称制呢。宣太后虽然是妇女界的,但到底还是秦昭襄王的老妈。
现在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称仲父?
我们就不愿意接受这个仲父。
在这样的背景下,晋阳发生了叛乱。
吕不韦是什么人?那双精明的眼睛一看,再用那颗精明的脑袋一想,就知道了自己所面临的大环境,因此果断派出蒙骛,把晋阳一举平定。
在第一时间里派出蒙骛,可以向外界清楚地表明,我吕不韦是得到军方的坚决拥护的,军方对新的国家领导人是忠心耿耿的,是无条件服从指挥的。另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蒙骛去年被信陵君大败了一场,是秦国自邯郸之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邯郸之战虽然失败的规模很大,但也只是在邯郸城下失败了。而蒙骛的这次失败,却被信陵君追着猛打,一度进入秦国的境内,使得秦国第一次进入防守的状态。这是天大的耻辱啊。现在让蒙骛出头,一是对他的信任,二是让他立个功,捡回自己的面子,从此蒙骛对他吕不韦就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