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个天下更乱了(第3/13页)
乐毅这时一口气拿下齐国的七十余座城,然后都把这些城变成燕国的郡县,划入燕国的版图。
如果光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燕国和楚国占了大便宜。其实,真正占便宜的是大秦帝国。
完璧归赵
秦国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但并不尽心尽力,只是跟着大流去教训了一把想强大的齐国。只要齐国被打得软弱下去,秦国的目的就顺利达到。现在看到连楚国也卷了进来,那真是太好了。
就让你们在齐国的大地上闹吧。
秦国当然很想在齐国那里分点儿胜利果实,但他们离齐国很远。秦国向来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只有从赵、魏、韩这几个国家里占的便宜,才是真正的便宜。
说实在的,秦国这些年的威望,都是靠打这几个国家积攒出来的。
也就是燕伐齐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83年年初,秦国什么也不说,直接向魏国进军。结果,拔下安城,大军一直开到魏国的首都大梁那里威武雄壮地示威了一次,然后才返回来。
在齐国几乎被灭掉的大背景下,秦的这个动作居然做得静悄悄的,但闪电拿下一城,也算是闷声发大财了。
欺负了魏国一把,秦昭襄王又想如何把赵国也打一回,那才爽歪歪。当然,得想个理由——本来也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但如果能找个理由,打起来就更理直气壮了。
理由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赵国从楚国那里得了一个宝贝,叫和氏璧,据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人见人爱。秦昭襄王也爱。
他派人去对赵国说,秦昭王很想要这块和氏璧啊。当然不是白要的,不是说这块和氏璧价值连城吗?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换,总可以吧?
赵惠文王一听,知道秦国要玩他来了。秦国说是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但现在谁相信秦国这个话,谁的脑瓜绝对只有泥浆没有脑汁——张仪当年忽悠楚国的经典例子,现在大家还在到处传播啊。如果不答应交换,那就是在宣布跟秦国为敌。他根本不需要开展过多的脑力劳动,就可以计算得出,按目前的实力,赵国是打不过秦国的。可是人家找上门来了,你无论如何都得做个回答,而且这个回答也只有两个选项:答应和不答应。
如果不答应,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如果答应了,损失了一块玉璧,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这个东西也是从楚国那里来的。可是,这个面子也太放不下了。人活在世界上,最看重的就是这张脸面。连一般小老百姓都很要脸,堂堂大赵帝国的君主,哪能干这么丢脸的事?而且,赵惠文王往深处思考,秦国这次威吓成功之后,下一次的威吓就会接着来。
赵惠文王想到这一层,心里很害怕——尽管他可以干掉他的老爸,从老爸那里抢过君主宝座,但他现在还是比较怕秦国的。老爸杀了就杀了,耍个阴谋诡计,就完事大吉。可秦国你能一个小小阴谋诡计就搞定?这么些年来,只有秦国玩别国的生动例子不断出现,哪有谁玩秦国的事发生过?但他必须应对这一次危险。
既不要得罪秦国,又要保住面子,让秦国不再威吓自己。
赵惠文王决定开个会,选拔一个牛人出使秦国,完成这个任务。谁能完成这个任务,回来大大重用谁。
大家一听,谁也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赵惠文王一看,这些人,平时不是说能为寡人分忧吗?现在忧来了,你们就都不作声了啊。
最后那个宦官缪贤说,我推荐个人选。是我的一个舍人。他叫蔺相如。他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赵惠文王一听,没听说过这号人啊。他真的能完成这个任务?完不成任务,把事情搞砸了,丢了他的脑袋是小事一桩,赵国的麻烦可就大了。他强调地问了一下:“你怎么知道他一定能够行?”
缪贤说:“我以前曾犯过事,怕被抓获归案,因此想逃到燕国去。可蔺相如却不让我逃跑。他对我说,你以为燕王真的会对你好?我说,我以前随大王与燕王相见过。那时燕王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是好朋友。所以说,他会对我很好的。蔺相如哈哈大笑,那时是什么形势?是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啊。燕国天天最怕的就是赵国攻打燕国啊。他看到你是大王的亲信,这才巴结你。现在要是逃过去,你是什么身份?是赵国的逃犯啊。燕国向来怕赵国,一看到赵国的逃犯来了,哪能当你的保护伞?只怕你才一脚进入燕国的领土,人家就把你捆起来,直接引渡到赵国了。所以,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向大王作深刻的检讨。我听从了他的话,大王果然放过了我。我看这个蔺相如不但有谋,也有勇,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