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次疲软(第4/11页)

苏代也很牛

纵横家玩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对政坛上的人际关系十分精通,那双看人的眼光毒得要命。他根本不用动什么脑筋就知道,现在秦国的政坛高层大体分为三派。

而且这两派基本都是外来派。

一派是魏国派;一个是楚国派;还有一派是韩国派。

韩国派的代表人物是公孙衍。

楚国派的中坚力量是魏冉和向寿,当然还有那个宣太后。

甘茂虽然是楚人,但也给划入了魏国派。就目前而言,魏国派的牛人更有水平,而楚国派则是权力场上的新贵,手里有权有势,看其他派都不顺眼。于是,苏代又用挑拨离间之计,把魏国派的牛人搞了一回。

苏代首先挑起了这个话题,对向秦说:“现在再跟大人聊个事。地球人都知道,现在秦国的高层,秦王最亲近的人不是你,而是公孙衍;秦王认为最有水平的是甘茂,而不是你。但有一件事却让人家大跌眼镜,就是那两个哥们现在都不能直接参与决策,可你却能进入决策层,说话很有分量。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软组织。公孙衍是明显偏向韩国;甘茂却站在魏国的立场说话。秦王要是还把信任留给他们,秦王简直就是超级菜鸟。再回过头来看看你,你现在跟楚国关系很好。楚国是什么国家?不用我说了。所以,你偏向楚国,其实跟公孙衍和甘茂他们是同一路子的。如果你再坚持这样下去,你的后果也会很惨的。你必须回去跟秦王谋划对付楚国的策略,跟韩国一起对付楚国,这样的话你的前途就会大大的光明。韩国本来是你的仇敌,可你却硬主张跟韩国结成友好国家。人家一看,你肯定是地球上最有胸怀的人,也是个一心为秦国的人啊。”

如果向寿的脑子稍一清醒,就完全看出苏代这话是在百分之百的忽悠他。可他现在不清醒。

他觉得很好,对苏代说:“我真的想跟韩国合作了。”

苏代说:“甘茂曾答应过公仲侈,把武遂还给韩国。现在你一定要把武遂收回。你能办到吗?”

向寿这时全部进入苏代的圈套,只会说怎么办了。

苏代的口水继续飞溅:“你为什么不借助秦国的声威以及你跟楚国的关系,让楚国把颖川还给韩国呢?如果你办得到这一点,韩国会永远感激你。你要是办不到,那么以后你们秦国在跟楚国的争霸中会拿到主动权,你就可以天天谴责楚国太不够意思了。这样,韩国就会坚定地站在你的这边,对秦国也是大大的有利。”

向寿也不是笨蛋,知道他要这么跟楚国闹,后果还是很可怕的,觉得这个决心真的不好下,于是又习惯出口“怎么办?”

苏代当然知道怎么办,立即说:“现在甘茂正在策划着借魏国的力量去打齐国;公孙衍则又想跟韩国合作去干齐国。现在你安抚了宜阳,又取得联楚联韩的外交成绩,远远比甘茂和公孙衍牛。你一回去,公孙衍和甘茂的市场将大幅度缩水。”

向寿一听,终于不再说怎么办了,而是大声说,就这么办。

没几天,甘茂果然提出把武遂还给韩国。

公孙衍和向寿一起反对。

但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则否定了他们的反对。

公孙衍和向寿同时生气起来,天天在昭襄王面前说甘茂的坏话,说甘茂是里通外国的内奸叛徒,天天都在做颠覆大秦的事业。这种人是坚决不能让他留在秦国的。

昭襄王和宣太后只是听他们说,并没有表态。

甘茂很快就知道,只要自己还在,那两个家伙就天天在老大面前背书,书的内容全是自己的坏话。虽然老大现在没有什么表示,可要是容忍他们这样说下去,其态度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得出。

此时,他正跟那个樗里子攻打魏国的蒲阪,便决定不当这个秦国的前线指挥官了,而是来个临阵逃脱,直接跑路,到国外去寻求政治避难。

樗里子自己一个人,觉得这仗也不好打了,而且甘茂出逃,虽然向寿和公孙衍出力最大,做的工作最卖力,但获得最多的却是樗里子。他是右丞相,在群臣当中排名第二。按照论资排辈的光荣传统,现在他应该上升头号高管了。所以,他得回去。于是,他跟魏国在前线和解,然后辙兵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