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连横与合纵(下)(第10/12页)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右更这个概念。告诉你,这是秦国设置的一个级别很高的职务。“更”指的是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兵。右更就是主管这些部队的长官之一,属于九卿之一。因为他的封地在樗里,所以大家就叫他樗里子。
再说甘茂。
这哥们儿是下蔡人,从小就有远大理想,也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他小时候就从下蔡的名师史举钻研百家学说,毕业后就到秦国找工作。
他很快就结识了张仪和樗里子。两个牛人跟他一聊,就知道这哥们儿不简单,就向秦惠文王推荐了他。你想想,得到秦国两大牛人的力荐,秦惠文王若不重用他,还是秦惠文王吗?
现在让魏章带着这两个猛人出场,表明其对此战是极其重视的。
秦惠文王虽然没有在国内外大声宣布过,他要把楚国大打一顿,但他的内心世界是有这个盘算的。其他国家,他当然也想攻打,但对那些国家至少在目前来说,还不那么迫切。当然,他打楚国,并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完全有实力吞并这个国家了。
他只是想拿下汉中。现在汉中还是楚国的领土。只要汉中还在楚国的手中,秦国就无法对巴蜀进行有效管理。所以,他必须狠狠地打一把楚国,必须拿下汉中。
于是,双方在丹阳开战。
秦国是有备而来,对楚国的首发人员早就进行了全面摸底,对其组织结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弄得很清楚。因此在开战之前,先搞了个反间计,让楚国的几个将领不断地产生矛盾。等他们内部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突然发动攻击。你想想,楚兵还能打仗才是怪事。
这一次,楚国败得很惨。
惨到什么程度?
前线最高指挥官屈锜及以及手下七十多个将领全部被俘,八万人被歼。汉中也被秦兵顺便拿下,损失国土面积六百里。
楚怀王接到败报后,当场就呆了几秒——原来想从秦国那里要六百里,现在反而被对方割走六百里。他呆了一会儿,又大怒起来,下令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再跟秦国大战一场。
所有的人都知道,楚怀王疯了。
先不说,丹阳一战,楚国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大家都已经打怕了。而国际形势对楚国更加不利。先是听从陈轸之计,忽悠韩国,使得韩国至今深恨他们;然后又为了贪六百里土地,不计后果地与齐国绝交,还大骂了齐国一顿,齐国更恨他们。魏国历来夹在秦楚之间,哪方得势就跟哪方,完全跟着风向,一点儿原则也没有。现在大家都跟秦国成为友好国家,魏国当然也跟秦国友好。这时,韩魏两国正跟秦国商讨,组成联军,痛扁楚国。
楚怀王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宣布再与秦国决一死战。
而这时国际形势也是乱成一团麻。秦国跟楚国硬拼才刚刚结束,齐国与韩国还在打得火热。韩国当然干不过齐。韩王就派人向秦国求救。
其实此前,楚国与韩国和魏国的纷争就很严重了。楚国在丹阳大战之前,跟韩魏都在开火。目前韩魏仍然挡不住楚军的进攻。
丹阳之战后,秦惠文王做了个错误的判断。以为楚国大败之后,肯定没有多少战斗力了,没有发动第二次大战的本钱和勇气了。
当时燕国派人送来鸡毛信,说现在正被齐国猛攻中,请岳父大人赶快来救,再不救你的女儿就会成为寡妇了。
原来,燕国发生内乱之后,赵、韩、齐都插手燕国的内政,其中赵武灵王插得最深。齐国本来就生燕国的气,这时看到赵武灵王想把燕国变成赵国的兄弟国家,就什么也不顾地向燕国进军,宣称一边打燕国,一边打赵国。
赵武灵王虽然高调介入燕国内政,说不惜与齐国决战到底,而且也陈兵相对。可当齐国大军进来时,赵武灵王却不愿干了,硬是站在那里只喊不练。他当然不愿燕国被齐国灭掉。可自己的力量又确实干不过齐国。于是,他就教唆燕国去向秦国求救。
此时,秦国正好取得丹阳之战的胜利,接到求救信后,就派樗里子带着部队去救燕。当然,秦国救燕并不是要发扬什么国际人道主义。因为秦国实在不愿意坐看齐国更加强大起来。本来齐国就已经是大国了,如果再让他们拿下燕国,齐国就会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且燕国的王后还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现在出兵,算是师出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