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连横与合纵(上)(第7/11页)
如果是别的人拿了这块地皮,肯定回来就把它加进本国的版图里。可张仪却不是这样。
他觉得这样做,这块地皮就太没有利用价值了。
他建议他的领导,把这个地皮又还给魏国。而且还派那个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跟魏国搞成友好联邦。然后他再亲自跑到魏国,做魏王的思想工作,直接举这个事例,说秦国对魏国好吧?占领了蒲阳,又还给魏国。现在还派人质到魏国来。魏国可不能不讲信用啊。
魏惠王这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故障,硬是忘记了张仪可是纵横术的代表人物,是说话最不算话的牛人,居然给他说得满脸堆笑。他觉得秦国这么厚道,自己可不能不够意思啊。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方方地把上郡十五个县送给秦国。
秦国用了一个抢过来的蒲阳换了十五个县,又让魏国大大地感激他们,是典型的得了利益还卖乖。魏国呢,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服务实在是太到位了。
秦惠文君一看,张仪干得真漂亮,把那颗相印就交给他了。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惠文君决定把自己提拔一级,改君为王,从此称秦惠文王。
你是知道的,这时的中国名义上仍然是周王室的天下,全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可以称王,其他诸侯统统是在大周王朝领导下的诸侯。可现在这些诸侯老早就不把周室放在眼里了——就是周王室自己也都看不起自己了。
以前,只有楚国敢大大方方地称王,称了几百年,周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也就听之任之。但其他诸侯还是老老实实拿着诸侯的大印,不敢私刻大王的公章。直到近几年,魏国和齐国觉得既然周王室都成这个样子,还尊重他个屁?还不如自己直接当大王算了。于是,就纷纷通电独立,自己称王。
秦国本来还想利用周王室一把,哪知连魏国这样连年打败仗的诸侯都不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了,周王室的利用价值也就等于零了。如果自己还称君,以后跟齐魏在一起时,自己岂不比他们低了一头?
于是,也跟着称王。
称王是大事,得有个献礼工程——这可是咱们的特色。
现在的献礼工程,是放个神N卫星。那时的献礼工程可不是放个烟花就完事,而是要打一场胜仗,杀很多敌人——当然自己也牺牲很多人。
别的国家不好打,但打魏国还是有胜利保证的。
于是张仪又带着部队向魏国叫板,一仗下来,又拿下了陕。
高级间谍
张仪在秦国搞得有声有色,想打胜仗就打胜仗,可他的老同学现在处境就不大好了。
苏秦被赵肃侯大骂一通之后,立刻觉得危机就在眼前,除了把张仪调到秦国之外,自己还要求出使燕国,理由是到燕国之后,想办法把齐国狠狠地报复一把。
赵肃侯当然同意。
苏秦现在虽然制在赵国,但他同时是六国之相,是协约长——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所以,到了燕国,他的身份就是燕的相国。
他跟燕文侯是老朋友了,所以到了燕国,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没几天,燕文侯就死了。儿子燕易王当政。
齐宣王以为燕国有了大丧,肯定没有什么防备,便发动大军,攻伐燕国,果然一口气拿下十座城。
易王很生气。可燕国虽然是召公的封邑,跟周公的级别一样,但在历史上也跟鲁国差不多,从来没有牛过,所以国力向来不怎么样,现在齐国打进来,也就只能生气了。但他仍然对苏秦说,以前我们响应你搞了个六国合纵。现在齐国打了赵国,又打燕国。这不仅是在玩燕国,更是在玩先生啊。先生要是真有本事,就帮我们收回那十座城啊。
苏秦的脸很红,对易王说:“我去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来到齐国,在齐王面前搞了个行为艺术,先是在那里深深地向齐宣王表示热烈地祝贺,感情十分真诚,接着又仰起头来,向齐王表示深切的哀悼。看上去,神态十分悲哀。
齐宣王等他把这一系列动作表演完毕,一点儿也不明白他的意思,便问他,为什么庆贺和哀悼连在一起?好事转变成坏事不会来得这么紧凑吧?
苏秦要的就是这个话,看到齐宣果然满脸疑惑地问他,便说:“老大应该知道,饥饿的人,都宁愿不吃乌头这个东西。主要是因为,乌头有毒,吃了也死,跟饿死没有区别。现在燕国在诸侯的眼里就跟乌头一样。它虽然很小,但燕王不但是他老爸的儿子,也是秦王的女婿啊。现在老大占领了他的十座城,让齐国的领土扩大了很多,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可秦国肯定会觉得太不给他们面子了,肯定会生齐国的气。于是,燕国就会死死地跟在秦国的屁股后面,接着其他小国会觉得齐国专门做欺负小国的事,也会跟着跑到秦国那边去了。于是,秦国就可以出头带着大家向齐国猛攻了。请问,齐国能顶住以秦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吗?占了十座城池,其实跟吃乌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就提前哀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