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个秦嬴的崛起(第5/17页)

对于,这个阴谋,赵鞅一点儿没有察觉。

但那个董安于却有预感。

他对赵鞅说:“我看中行氏和范氏不怀好意啊。请老大先下手为强。”

赵鞅说,万万不能啊。晋国的法律规定,谁动第一刀,谁负全责。咱不能做违法的事啊。咱们还是后发制人吧。

董安于不同意,但反对无效。

董安于确实是个猛人,看到老大只想当遵纪守法的良民,却不管后果的严重。于是,他决定自己调动赵氏的部队,做好迎敌的一切准备工作。

老董的这一步,最后挽救了赵氏。

过了一个月,中行氏与范氏果然带着部队向赵鞅发动攻击。

那个籍秦正等着这一天的到来,立马转过枪口向赵鞅猛攻。这哥们儿在进攻邯郸时,爱打不打,天天磨洋工,这时打赵鞅时却卖力得要命。

赵鞅想不到连籍同志也反他,一时几面受敌,哪能招架得住?最后只得跑路,一口气狂奔到老根据地晋阳。

几个对头都带着部队追上来,把晋阳包围得水泄不通。

如果中行氏和范氏铁板一块,团结一致,努力攻打,赵鞅就这次就死定了。

士吉射他们只是眼睁睁地在那里一脸笑容地等着最后的胜利。哪知,那个荀跞不干了。大家知道,荀跞现在是上军将,晋国的执政大臣,是说话最算话的人物。他虽然跟中行氏同为一脉,可早已有了裂痕——政治的盟友千变万化,哪怕是亲兄弟,在该成为敌人时立马就可以反目成仇。他虽然不算赵鞅一派,但他更不愿意士吉射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因为这个士吉射不但聪明过人,而且人品巨坏,绝对不是一个好同事。

于是,他跑到晋定公面前,翻开晋国的法律条文,大声念:“君命大臣,始祸者死。”然后合上法律本子,说,现在地球人都知道,这场乱子是士吉射他们开的第一枪。所以,请把中行氏和士吉射他们法办。

晋定公当然不反对,他要是能反对,他就不是晋定公了。

于是,形成决议:打倒士吉射。由荀跞、韩不信、魏侈带着部队向二家展开军事行动。然而,那两家还真的厉害。中央军连番猛攻,硬是拿他们不下。

如果士吉射和荀寅硬是死守到底,局面还真不好收拾。可这两个家伙一点儿政治眼光也没有。他们被猛攻了几天之后,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既然你们把老子当成叛乱分子,老子真的就叛乱一把。于是,直接派兵出来,打算把晋定公也拿下来。

晋定公虽然是一块招牌,六卿向来不把他当一回事。可招牌有时还是有用的,还是可以拿来忽悠人的,尤其是忽悠本国的小屁民们。

荀跞是个聪明的家伙,看到士吉射和荀寅带着部队冲向晋定公的宫室,知道这两个家族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便大搞舆论战术,说士吉射要危害大晋帝国的伟大领袖,要颠覆我们伟大的祖国,大家团结起来,打倒这两个反动派。

广大晋国人民群众果然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积极行动起来,向士吉射和荀寅发攻人民战争。

两个哥们儿这才知道,攻打晋定公很容易,但后果真的很严重。于是,立马跑路,在韩、荀、魏三家的追击之下,逃到朝歌避难。

最后,三家老大一齐向晋定公为赵鞅求情,说赵鞅在这场动乱中很无辜。既然三家老大说赵鞅很无辜,那赵鞅就很无辜。于是赵鞅又官复原职,一脸笑容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来到晋国的宫室里,跟定公同志亲切交谈。

把士吉射和荀寅赶跑,六卿只剩下四卿。

荀跞同志认为,咱们晋国的传统是六卿,现在只有四卿,还是增补两家吧。让士皋夷顶替士吉射的位子,当范氏的老大;梁婴父取代荀寅当中行氏的带头大哥。那个士皋夷是士鞅的庶出儿子,向来跟士吉射有矛盾;而梁父婴则是中行氏的家臣,但更是荀跞的铁杆。两人在平定两家的动乱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四家的立场上,对打跨范氏和中行氏立下了大功。荀跞以为,这个方案别人可以反对,但赵鞅一定不反对。

哪知,最后就是赵鞅坚决反对。

赵鞅这时还算是为晋国着想。他觉得,六卿权斗了几十年,使得晋国越来越疲软。六卿当中,不管谁当执政者,最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哪管晋国的死活。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士鞅一手遮天,什么利益都抢,什么权力都抓,把晋国最后的资源都玩得一点儿不剩了。因此,他认为,如果还是六卿执政制,晋国倒下将是不久的事。所以,他坚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