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伍子胥的故事(第8/12页)
伍子胥同时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当吴王僚的马仔了。吴王僚虽然智商不低,人品也不算坏,但到现在居然还不知道公子光正在阴暗的角落里时时刻刻要算计他。他自己又不能把公子光的这个阴谋点破。
伍子胥现在最关心的并不是他们谁死谁活,而是他自己能不能报仇。他把两人做了一个比较,谁最能帮他实现这个目标。结论是公子光。因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公子光搞定吴王僚那是迟早的事。然而,现在公子光的眼睛只盯着国内,你跟他谈这些对楚国用兵的事,他估计不会感兴趣。所以,伍子胥必须帮他拿下这个宝座——帮公子光就是帮他自己。
于是,伍子胥决定跳槽。
当然,他仍然是用他的风格,并没有直接跑到公子光那里,跳“忠”字舞,表示做公子光的死党一辈子。而是先向吴王僚辞职,跑到农村去种田种地过田园生活了。当然,他并不是真的要永远过着这种农村生活——他要是只想当农民,那他还是伍子胥吗?他还用跑到吴国来吗?
他是打算一边当农民一边找人才。他并不是找什么安邦治国之类的人才,而是找一个不怕死的猛男。
他刚到吴国时,在大街上发现一个男人跟人家打架。那个男人长得也不算威猛,但打架很有气势,据说“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可当他的老婆叫了他一声时,他就立即停止打架,乖乖地跟着老婆的屁股后面回家洗脚睡觉。
伍子胥觉得有点儿奇怪,问他:“那时你的愤怒已经无穷大了,为什么一听到老婆的呼唤,立马就从现场闪人?”
那个男人说:“我看你的相貌,一点儿也不像是个智障人士,怎么说出这种没有见识的话来?你就不知道那句‘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的老话吗?”
这个人就是后来著名的专诸。
伍子胥一听他的这个话,就知道这哥们儿也是个有用的人才。于是,就跟他结为朋友。呵呵,伍子胥的这个朋友,绝对不是想跟专诸好一辈子,而是利用这哥们儿优秀的人品以及过人的力量,帮他去报仇而已。
他带着专诸去见公子光。
公子光一看,这个伍子胥果然太有才了,也没跟自己有什么交往,就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跟自己一个样,而且马上就找到这么一个人才贡献给自己。
于是,春秋时期的一对黄金搭档就这样形成了。
专诸这个人很豪爽,跟着伍子胥去见公子光之后,立马就把自己当成公子光的死党。
公子光知道在他们面前已经没有什么密好保了,于是把自己的那个早已存放在心里的想法全部讲了出来。他说他想搞定吴王僚,对外称的理由是这家伙违背了上一代立下的“兄传弟”的原则,现在季札还活着,僚凭什么当这个吴王?只是现在他的力量太单薄,无法把僚同志拿下。只要把这个家伙拿下,然后派人去请季札回来。季札是什么人?他能当这个吴王吗?只要季札一推辞,他就成为新的吴王。
于是请专诸去帮他搞定吴王。专诸也当场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
专诸肌肉发达,脑子也不简单。他认为,现在想接近吴王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吴王僚有什么个人爱好,然后来个“投其所好”,搞定他就容易了。反正这些个人爱好永远是人的最弱之处。
公子光说:“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美食。”
专诸说:“最喜欢吃的是哪个菜?”
公子光说:“爱吃鱼。”
专诸一听,立即跑到太湖那里向人家学做鱼。
这哥们儿本来是屠户出身,天天跟鱼肉在一起,学做大厨那是很容易上手的。他花了三个月的工夫,终于把鱼做得比师傅还要好。
在公子光他们天天密谋搞死吴王僚时,吴王僚没有察觉。他仍然去跟楚国打仗。
连续几年,吴王僚都在跟楚打仗,而且都打了胜仗,拿了不少楚国的地皮。
后来,楚平王死去,消息传到吴国,伍子胥气愤得要命。他觉得如果再不伐楚,恐怕以后连楚平王的儿子他都杀不了了。于是他找到公子光,请公子光鼓动吴王僚去跟楚国打仗。说现在楚国新丧,猛扁他们一顿是完全可行的。吴王僚一听,立即认为很对,于是叫公子光、掩余、烛庸、公子庆忌为主将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