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忠耶奸耶(第12/20页)

三、禁抑篡弑。这个也很好理解。当时,诸侯们的思想刚刚大解放,公子们个个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大得很,自己的抱负大得要命,应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能力。可法定接班人又不是他。没有办法,就枪杆里面出政权,把合法的干掉了,谁敢说老子不合法?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变成了诸侯国内最流行的词。齐桓公当霸主后,就决定把这个歪风扭转过来,谁敢政变,他就敢打死谁。他虽然搞定了几个政变精英,可最后他的五个儿子却干得比谁的规模都大。

这一款对霸主很有好处,可以牢牢地把干涉他国内政的权力拿在手中。

四、裁制兼并。那时,诸侯之间已经开始乱套,完全走市场,凭借手中的实力,到处疯搞并购政策,强迫周边的小国宣布破产,然后自己去全面收编。所以,齐桓公宣布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是帝国主义的可耻行为,得坚决制止。以后谁再有这个行为,全体诸侯就共诛之、全国人民共讨之。

当然,在实际执行中,也是看菜吃饭的。如果是郑国之类的小国,跟哪个诸侯发生了边境摩擦,那是可以把多国部队开过去,猛扁一通;如果是楚秦之类的国家兼并了哪个小公司,也只是严正抗议一下,宣布保留进一步措施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赵盾把这些章程拿过来复习了一下,然后又把当时的形势拿过来一比照,齐国和鲁国这段时期都先后发生过弑君事件,正好出面去主持一下公道,复兴晋国的霸主事业,晒一下自己的水平。

哪知,他刚要计划到齐鲁大地去大出一次风头时,晋国内部就先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而且这个声音的来源很不一般,是从晋灵公那里发出的。

先是齐国发生了杀人案。当然,如果被杀的是个小屁民,谁也不在乎,可死的却是他们的国君。凶手属于弑君夺位行为。

大家虽然对其他普法教育记得不怎么样,但对这个弑君行为的处分条例是很清楚的:必须由霸主带着多国部队去把凶手拿下,然后再确立一个新的老大。

赵盾知道这是重新把霸主打出来的一个大好机会,马上发出号召,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向齐国开进。

哪知,齐国的政变者狡猾得很,派人带着好玩的东东偷偷来到晋国的国都,送给晋灵公,请灵公老大把赵盾叫回来。

晋灵公一看,这些东东真好玩。能送这种东东的人真不该打。马上派人过去叫停赵盾的行动。

赵盾没有办法,如果继续前进,就是不听老大的话,不听老大的话是什么后果?不用谁给他上课,他比谁都明白。当然,齐国知道老赵也是不能得罪的,你现在通过一个玩具忽悠了晋灵公那个小屁孩,搞了赵盾一个手脚,让赵盾记在心里对你也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又送了晋国很多钱财,说只要晋国老大哥放过他这一马,以后我们齐国永远做晋国老大的小弟弟、铁杆粉丝,老大哥指向哪,我们就打到哪。这也够意思了吧?

赵盾没有办法,只得收下这堆隆重的礼物。

这个礼物一收,晋国的财力没有增加多少,但社会影响力马上跟着下跌。

虽然赵盾到处大声宣布,下不为例。

可真的能下不为例吗?

鲁国那几个牛人就不信。那时鲁国的第一把手叫姬恶——这名字也太雷人了,一点不像是文明古国出来的人。

他的名字叫“恶”,其实他一点不恶。那个叫东门遂和叔得臣的比他恶多了。这两个家伙太恶心老大的名字,就找了个机会把他做掉了,然后让姬接——这个名字也是雷人得要命,“姬接”让人一听,还以为是“姬妾”呢——当了国君。

有人提醒东门遂同志,这么干,晋国会找你麻烦的。

东门遂说:“老子早论证过,现在晋国除了那面大旗之外,还能做出什么来?齐国能做出的事,咱为什么做不出?”

赵盾本来这次要做出事来的。哪知,他把前期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了,而东门遂向齐国学习,几个玩具又把那个好玩好耍的晋灵公搞定。

赵盾这么高调举起霸主的旗帜,又不得不收了起来,最后只得到了一笔可观的钱财,霸业资本又跌了几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