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翻脸真的很容易(第4/14页)
秦穆公本来对这次行动就不怎么热心,是来应付一下。听了烛之武这话之后,觉得太有道理了,说:“你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烛之武一看,忽悠成功,继续:“老大,我提个建议,如果老大同意不跟我们为敌,不帮晋帝野心狼与我们为敌,我们就采取脱楚入秦的政策,当老大的二层机构,算是秦国在东方的办事处吧。”
本来,这些忽悠的含金量并不高,秦穆公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可以明白,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忽悠人家,是典型的忽悠专业户,信用记录早已归零。齐国和楚国就曾为了郑国打了很多没有一点价值的仗。你想想,连跟他接壤一抬手就可以把他暴打一顿的楚国他都敢忽悠来忽悠去,秦国离他那么远,他还拿你当一回事吗?他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你,但到时他会什么账也不认。
只是,这时秦穆公早已不愿花脑子翻开这些历史了,当场把晋国当成别有用心的国家,接受了郑国的投降(其实是接受了人家的忽悠)。而且他还派杞子带着两千人马留在晋国北门,算是保护秦国的“驻东方办事处”。他以为他有两千部队在这里驻扎,郑国人就不敢乱来。
哪知,他的想法大错特错。
失误
就在秦国宣布撤军之后,郑国又跟晋国达成协议,同意晋国的条件。其实这个条件一点也不苛刻,就是让亲晋国的公子兰太子,以后当郑国的国君,只要晋国发出号召,叫他们打谁他们就打谁。
负责监控郑国的杞子知道后,当场气爆,马上派人跑过秦国去把这个情况向老大作了汇报。
秦穆公一听,这个郑国他娘的,做得也太过分了,你要跟晋国和好,也过一段时间啊。过了一段时间,让这个事冷下来,也算是给老子一个面子。
骂过之后,也没有办法,你要是真的把部队开过去,路途实在太远,而且要经过晋国境内。晋文公能答应吗?晋国那么多牛人能放过吗?只怕还没有跟郑国接触,秦国和晋国就先打了个你死我活,这对秦国和晋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至少在晋文公活着的时候,那批跟着晋文公一起闯世界的猛人还活着,这个念头只能动动,但绝对不能变成行动。
没多久,晋文公真的死了,那一批晋国军事政治牛人也全都永垂不朽了。秦穆公认为,秦穆公的时代就要到了。
秦穆公这些年来,想当霸主想得要死,如果知道那次帮周襄王能带出那么多效益来,他肯定不把那个机会转让给重耳。
这时,重耳一完,霸主的席位终于空缺出来,他提起精神,要把这个位子抢过来。否则,再等下去,年纪再大一点,就跟重耳一样,才当霸主爽歪歪几年,人生路就到头了,实在没有意思。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几个愤青也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老大咱天天在西北角这里,一点动静都做不出,也太窝囊了。不如杀到东边去,搞几个历史性的记号来,那才爽啊。
秦穆公的血压马上升高。当然,还得找机会。
机会马上就来。
就是那个杞子创造的。
杞子的官虽然不大,脑袋机灵得很,找了个机会,把北门的钥匙弄到手中,然后派人回去向秦穆公汇报:“郑文公已经挂了,现在是公子兰当第一把手。这个公子兰比他的老爸还恶心,只把晋国当老大,已经把咱划成不受欢迎的人了。请老大赶快发兵前来,我们做好内应工作,一举把郑国搞定。以前,我们怕过晋国的国境。现在不必有这个担心了。晋国的老大刚死翘翘,他们不会在国丧期间,跟咱对敌。所以,老大就放心放马过来吧。呵呵,灭了郑国,咱就派兵守着,让郑国成为咱们秦国真正的驻东方办事处。”
秦穆公一看,这小子是个人才,等打完这一仗后一定要好好提拔,当场拍板,出兵郑国。
他开了个会,宣布了这个决定。
可那两个老人家坚决反对。
反对的理由如下。
一、咱们跟郑国和晋国原来是签过合同的友好国家,现在人家的国家元首与世长辞了,咱们应该派代表团过去表示慰问才对,可咱们却去打人家。从道理上说,行不通。
二、郑国离咱们这里太远了,说是去突然袭击,可走这么远的路,这个消息不走漏才怪?人家一有防备,咱这仗能好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