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霸主因此而换位(第24/26页)
不过,楚成王不是李逵那样的人,一生气就什么都干得出来。他生气之后,就立刻冷静下来,觉得跟晋国直接对垒是一件麻烦事,派人叫正攻打宋国的成得臣退兵。
但他的首席大将成得臣却不干。堂堂强楚,还怕什么晋国。对这种人你不打他几下,他就永远不清醒,永远以为他是天下第一呢,永远想欺负人家。现在是欺负这几个小国,以后就会欺负到咱境内来。因此我代表军方,强烈要求老大让我带领部队狠狠地打击一下晋国的嚣张气焰。
楚成王最后坚决下令成得臣回来。
成得臣是个要脸的人,觉得自己带着大军前来攻打宋国,任务没有完成,就灰溜溜地回去,跟打败仗没有什么差别,以后怎么在楚国继续混下去?但老大的命令你不执行就是不给老大面子,你不给老大面子,老大就要你的脑袋。他就想了个办法,挽回自己的脸面。
他派人去对晋文公说:“如果你恢复了曹国和卫国,我就停止进攻宋国。”他认为,他的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晋国肯定会愉快地接受。
晋文公确实也有要接受的意思。
可狐偃却不接受。
在晋文公正在考虑用哪句外交辞令来回答时,狐偃却已经抢过发言权,大声骂起来:“成得臣这家伙把咱当猪头看了。就他那个水平,能把宋国搞定吗?现在,倒居然拿这事来威胁我们。你回去告诉成得臣,我们要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我们就是一群猪头。”
晋文公知道成得臣是个很有性格的人,听了这话,肯定会发飙。这家伙一发飙,就什么事都敢干,晋楚之间,就得狠狠地干一场。所以,他就派人去跟秦、齐两国取得联系,请他们也来做自己的帮手,即使不跟晋国一起上前线,但当当自己的拉拉队也可以鼓舞一下士气。最后,他干脆再刺激一下成得臣。叫卫、曹两国的国君一块给他写了一封的信,表示永远跟楚国绝交。
成得臣本来就是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又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遇事从来不肯花几分钟来分析一下,直接就让情绪冲上来,大叫:“这信肯定是重耳那个老家伙逼他们写的。老子不把重耳抓回来,老子就不姓成了。”
他一点没有想到,晋文公这次的目的就是帮宋国解围,晋文公怕在他的大军还没有赶到时,成得臣就拿下了宋国。如果楚军搞定了宋国,声势马上就浩大起来,这仗真的没法打下去了。那时不但霸主做不成,只怕还有被楚国收拾的危险。因此,就用这封信把成得臣调出来。当然,如果成得臣的脑子再复杂一点,这个小儿科的阴谋诡计是不能得逞的。
成得臣绝对是个好战分子。好战分子的动作都很快,没几天就带着部队出现在晋兵面前。
现在晋国的军事指挥官是先轸。
先轸不但肌肉发达,而且智商不低。看到楚军拼命赶来,就想趁他们还没有喘上几口气就大杀过去,即使不能取得全面胜利,但狠狠地教训成得臣一下是可以做到的。
狐偃不同意。
先轸只着眼于这场大战的输赢,狐偃却考虑到霸主的地位。能不能把霸主大印抢在手里,军事力量固然很重要,但信用更要紧。如果你背了个“背信弃义”的坏名声,你就是再赢几仗大战,也没有谁看你顺眼,最后人家只把你当成恶霸,而不是霸主。
狐偃提醒说:“以前老大在楚王面前许诺过,碰到楚军时,要退避三舍。现在碰上了楚军,咱要是不退,那人家就说咱老大的话等于放狗屁。因此,必须退!”
很多人都反对,现在谁讲那么多道理,先把仗打赢了才是硬道理。
可狐偃坚决反对。
狐偃可不是个头脑发热的人,他对这场战斗看得比谁都清楚。想在这个世界混下去,而且要混到霸主的位子,你就必须做个样子给人家看,让人家的鸟嘴没话说。既然向人家打了这张白条,你就得兑现。而且,他知道晋文公也是个作秀专家,迟早会兑现这个白条的。与其以后兑现,不如现在兑现。
现在兑现的好处是:楚成王并不想打这一仗,完全是成得臣强烈要求的结果。楚成王心情很不爽,就让成得臣带着围宋之兵过来,并没有增加部队。所以,现在成得臣的部队数量并不庞大,而且跟宋国玩了很久,又跑了这么远的路,已经很累了,再加上成得臣的脑袋并不那么成熟,是个有着丰富上当经历的哥们儿,这样的人最容易搞定。因此,这么让他一下,再搞个阴谋诡计把他痛打一顿,既取得辉煌胜利,又博得个好名声。否则,等哪天楚成王带着全国主力出动,谋士大将都上场,要求你再退避三舍,那可就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