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6/18页)
这时,郑国的老大是子仪,而且郑国的实力派人物祭仲已经歇菜。子仪正处于孤立的状态。
所以,管仲建议趁着这个时机把郑国搞定。
齐桓公当然听管仲的话,派部队一路杀过去,郑国的部队连个抵抗的准备都没有做好,就给打了个大败。那个子仪连逃跑的线路都还没有选好,人家就杀了进来,一刀过去,子仪就直接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
这时,郑庄公前面的几个稍微牛一点的儿子都死了,齐桓公就让那个子突继续当上郑国的第一把手。子突又像以前他跟宋国签订条约一样,又跟齐国签订了一个条约。
虽然都是条约,但这个条约跟那个条约是不同的。
郑宋条约完全是郑国的一个丧权辱国条约,那个条约中,除了子突能当上国君之外,其他的全是向宋国割地赔钱的条款,最后,搞成一个世界大战。这一次,条约还算是比较平等的,只是郑国从此加入齐国轴心圈,跟另外那几个诸侯一样,紧跟齐国的屁股,服从大周,将革命进行到底。
齐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又是部队亮剑、又是严格讲究诚信努力树立大国形象,终于把东边的诸侯都拉到自己的立场上来,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春秋第一霸主事业终于大见成效。
不过,仍然有诸侯不服。
现在我们的秦国仍然只是在一边站着,当冷眼观众,好像这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正继续加强自己的内政,努力发展经济。
不过,秦在西边,又是新兴诸侯,向来不跟其他诸侯有什么往来,只顾自己在西边闷心发大财,似乎对别的诸侯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很多诸侯这时还不把秦当一回事。
另一个诸侯就让中原诸侯很头痛。
北平山戎
这个诸侯,连管仲也觉得头痛。
因为这个诸侯不但幅员辽阔,而且向来奉行可恨的军国主义,是第一个敢于向大周挑战的诸侯,最出名的特点就是蛮横。
这个诸侯就是楚国。
现在楚国有多大?
长江以南除了吴越之外,就全部是他们的国土了。
楚国虽然很强悍,但当时封的却是子爵,是诸侯中级别最低的。开始时,楚国还是很自卑的,可后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级别虽然不高,但他们的实力却是最大的,牛气心态马上急剧膨胀,也不再向大周缴纳管理费了。那时大周还是比较牛的,周昭王就生起气来,带着部队要去猛扁一顿楚国。哪知,最后反给人家痛扁一顿,周昭王自己也被搞定。大周又很要面子,对周昭王同志南征而光荣牺牲的事一直不好意思明说,只是在大事记里写上“南巡不复”之类的字。从此之后,周就不敢再找楚的麻烦。
楚国吃了那次甜头之后,就更牛了。后来那个熊渠干脆就把自己提高了若干个级别,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完全让儿子跟周王处于同个级别,至于他本人,则是王的老爸,比周王的级别还更上一层楼,实在是牛得没谱了。不过,他也不是胡来一套的,而是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的。熊渠到处大喊大叫:“老子就是蛮夷,为什么一定要听你们的话?”当然这套理论和做法实在是彻头彻尾的民族分裂主义行径。
可不久,周夷王一死去,周厉王当政,周朝突然强盛起来,把周边几个长期不把大周放在眼里的诸侯好好地修理了一顿。老熊一看,觉得再胡搅下去,自己可就要吃亏了。这哥们儿灵活得很,马上赔着笑脸,老实得像一头老牛,说以前那是我们得猪流感、头脑发热,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这个王字笔画简单,又好看,很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就自称为王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刻反省,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是罪该万死的,不过,我们相信周王是宽宏大量的,是不会因此处理一个菜鸟的。现在我们要深刻检讨自己,请周王监督。
周厉王虽然很牛,而且也是个敢于杀人的暴君,但他绝对不是个猪头,他也知道,要是真的去跟楚国干仗,也是不容易的。现在熊渠给了脸面,那是最好不过的,因此也不再追究下去。
大家知道,周厉王不久也给人家搞定,周朝从此全面垮了下来,不过几年,就只剩下一个空壳,跟个皮包公司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