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15/18页)
现在能有实力跟齐国比拼一下的只有楚这个流氓国家了。就叫楚国跟齐国打一场,不管谁死谁活,自己都是赚!
这哥们儿的这个想法很不错,应该是周王朝N年以来,最有创意的想法了。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太高明了,不好好地实施一场,实在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他很得意地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头号助手宰孔说了,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太强了:齐国带着大军去打楚国,可连个箭都没有射出去就回来了,说明齐国其实也是个纸老虎,可以让楚国收拾一下这个霸道的帝国主义。而且是师出有名的——现在齐国扣留太子,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宰孔表示反对,但周惠王不听,他派人偷偷拿了一封鸡毛信跑到首止,交给郑文公,要郑文公迅速跟楚国取得联系,希望郑楚联合起来,把齐国搞定。
这个郑文公也是个超级菜鸟,也不想想自己的江湖地位只能算个屁,以前夹在两强中间,给打得满世界乱跑,差点死掉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好容易两强达成和解,郑国才过了几天安稳平安的日子,从此以后就应该更加小心一点努力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要加入是是非非中才对。可现在一见周王这封信,就把什么教训都扫出自己的记忆了,马上高兴起来,以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到了。这哥们儿实在太激动,得信的当天就偷偷地开溜。
齐桓公知道后,气得大骂,然后就要发兵过去,要武力解决这个郑文公。
管仲说:“这估计不止是郑文公的问题了。我估计有幕后推手,而且这个幕后推手就是周王啊。所以还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要着急动手。大会要继续开,让大家都签了盟约再说别的。”
这次盟约的主题是大家从此以后都当太子的死党,谁背叛,雷就劈死谁。然后叫大家各出一部队兵车,护送太子回首都,表示从此以后大家都紧跟姬郑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向周惠王示威。
这时,那个郑文公还在执行着周惠王交给的任务,去把那个传统盟友申侯叫来,叫申侯出面带着礼物去楚国,请楚国过来收拾齐国。
你想想,齐国能放过这个郑文公吗?
于是,郑文公的好日子开始了。
先是齐国猛打郑国,楚国过来救;然后郑文公表示不跟齐国为敌了,现在跟齐国为敌就是与人民为敌。可楚国又不放过郑国,派兵过来猛揍一顿,当然,齐国又来救。弄得郑国那片土地,成了齐楚打架的好战场,最后只苦了广大郑国人民。当然,郑文公也苦,可他的苦没人同情。
郑文公这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乱来的。
郑文公被打了多次,也给打得聪明起来了,最后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那个老搭档申侯的头上,说都是申侯教唆他干的,那时自己头脑糊涂,一点不觉悟,上了他的当,现在经过霸主的猛烈教训,思想进步了,终于认清了申侯这个家伙的嘴脸,于是大声宣布跟申侯彻底划清界限。为了表示界限划得清,郑文公干脆砍了申侯的脑袋,说,以后谁再乱来教唆我,就是这个下场。这些戏做足之后,郑文公派他的儿子公子华带着郑国代表团去跟齐国签订盟约。
郑文公虽然近来思想活跃,活跃得差点把郑国玩完,按他的说法是,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郑国的长远利益,只是后来走错了一步才弄成这个样子,可错误谁没有?这说法好像也不错。其实这哥们儿的眼光是一点不远的,视力比老鼠强不了多少,比如到了现在还没定个接班人。他不定接班人,所有的儿子就都觉得自己有当接班人的资格。
公子华觉得自己的资格最老,因为他是大儿子,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老爸一挂,就轮到他接过权力大棒了,可现在他的老爸很喜欢他的那个弟弟公子兰。他怕哪天老爸喜欢弟弟喜欢过了头,就突然宣布让弟弟当太子,那样一来,他这个大儿子只赚了年纪,没有别的好处了。因此,他曾经串通过郑国的三位老臣孔叔、叔詹、师叔,请他们帮忙。哪知,这三个人都是正直的老臣,听了他的话之后,反而大义凛然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听老爸的话,当老爸的好儿子,而不是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