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霸主是这样炼成的(第13/15页)
乍一看这个办法,好像是恢复大周的权威,其实周朝却没有一个人参与,全是由齐桓公出来说了算。可周王几代以来,就一直越来越弱地在洛邑那块小地方上过日子,跟个村级地主的地位没有什么差别,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国家元首的感觉。到了这个周釐王,就更没有什么话说了。这时得了齐国的一点好处,早就满足得爽歪歪,不管齐国什么报告打上来,内容看都不看,直接就在尾页空白处签上“同意”两个字。
齐桓公得到这个最高指示后,马上着手选址,布置会场。然后发出通知。
不过,虽然做得很热闹,但管仲的底气并不足,发通知时是做过一番严格的论证的。现在的几个大国都很牛,你要是通知他们,估计他们根本不鸟你,而且说不定他们还暗中踢你一脚,叫原来跟他们走得很近的小国也不要来,事情就彻底搞砸了。所以,他就只向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这八个国家发了个通知。
因为这次会议的地点在北杏,所以史上又叫“北杏之会”。
应该说,管仲的担心是没有错的。八张通知书发出之后,带着代表团到来参加九国高峰会谈的只有齐、宋、陈、蔡、邾五个国家,鲁、卫、郑、曹四国不但不来参加会议,就是连个理由也懒得说明一下。
九国会谈就成了五国会谈。
齐桓公一看,这成什么话?人员太稀少,会议的规模上不来,心情一点不爽,他就想不开这个会了,想改个日期,等那四个国家代表团都到齐了,再开会。
管仲不同意。管仲认为,随便改变时间,是不讲诚信的一种表现。不讲诚信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周幽王的那个后果。现在九个来五个,已经超过应到会人数的百分之五十,符合法定程序,可以开会。如果不开,下次估计连这几个小国都不来了,只有咱齐国一个人在那里开个气愤的大会了。
齐桓公这辈子最大的水平,就是能够全盘听从管仲的话,一切行动都顺从他的安排。这时听管仲这么一说,马上就把脾气收了起来,一拍大腿说:“开会!”
这个会虽然在媒体上的宣传是个隆重的大会,其实议程很简单,过程很简洁,只是在会场里摆了一张周王的椅子(周王是绝对不能出面的,要是周王一出面,齐国就彻底没戏了),然后,由齐桓公代表周王宣布御说同志就任宋国国君,御说从此可以合法地行使宋公的权力,谁要是再不服,大家就出来对他群殴,一直扁到他心服口服为止。
谁都看得出,前面这个仪式,其实都是齐国的借口,下一个程序才是齐国真正的目的。
把宋国内政搞定之后,齐桓公对大家说:“现在国际形势很不稳定,而大周的这个权威都已经等于零了,谁都不把周朝当一回事了。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有的诸侯发生了内乱,谁也管不着,谁也不愿出面管;有的诸侯牛了起来,就到处欺负弱势小国,奉行扩张的帝国主义,而且现在四周的少数民族又不断地强大,天天睁着眼睛盯着咱们的土地。咱要是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全部玩完的。因此,我认为,从今天起,咱们订个条约,几个诸侯团结起来,结成联盟,推举出一个带头大哥,维护周王尊严,与那些想占领咱们神圣不可侵犯领土的戎、狄、蛮、夷死磕到底。现在咱就采取民主推荐的办法,民主选出个老大来。怎么样?”
另外那几个诸侯都不是猪头,一听姜小白的这个论调,虽然嘴里民主来民主去,可你看他那个脸色,就知道这个民主全是为他服务的民主,可不是让你当候选人的民主。这几个哥们儿接着一想,反正自己就那么个屁大一点的地方,手头就那几个兵,在服务区范围内催债、充当一些黑社会保护伞,那是没有问题的,但哪比得上齐国那样强悍得没有谱,想打谁就打谁。你要是想从他那里抢这个民主,估计不过几天,他又来宣布一通周王的命令,来个颜色革命,你立马就得转换身份,从一国的老大变成失业人员。这几个哥们儿倒也很乖,马上就举起手,说:“我们看,这个老大不用选了。姜小白同志你就直接当上算了。反正就是投票,我这一票也是投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