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64/74页)

于是,刘文静派窦琮等人跟桑显和一起,去追击屈突通。于是进抵稠桑,屈突通则留军固守,窦琮则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降。

屈突通大怒:“这个乱臣贼子从哪来的?我当日跟你是父子,如今,我们是仇敌了!”于是命部下射箭。

然而,纵是如此,也无力回天了。桑显和也出来劝降屈突通的部众,说:“如今京城已经陷落,你们都是关中人,去东方干啥呢?”屈突通的部众也就此丧失了抵抗意志,纷纷放下兵器,准备投降。

而屈突通也知道气数已尽——于是缓缓下马,向东南方向(杨广所在江都,就在东南方向)叩拜,号哭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祗实知之!”

不久后,屈突通被押解至长安,但是,李渊没有杀他,反而任其为兵部尚书。不久后,李渊又派屈突通去河东,招降他的老部下——尧君素。

情况是这样的:

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后,唏嘘感慨,难以自持,屈突通也泪流满面,于是,屈突通劝尧君素道:“我们已经输了,义旗所指,天下无不响应,情况到了如此地步,老弟,你还是投降了吧!”

尧君素显然不同意屈突通的看法:“你是国家的大员,皇上将关中委托给你,代王将社稷安危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为什么背负朝廷,投降逆党?如今变本加厉,居然当起了说客?你坐的马,就是当日代王赏赐的,你还有什么脸面继续乘骑?”

屈突通长叹一声:“唉!君素老弟,我是力屈而来!”

尧君素丝毫不给面子:“我现在还没有力屈,不必多说了!”

在忠诚的尧君素面前,屈突通感到非常羞愧,不久就退下了。

其实,屈突通有什么好羞惭的呢?他已经尽力了,后人会明白他的,而尧君素,他还想继续尽力,后人也会明白他的。

只是,末日将至的大隋,又有几个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屈突通和尧君素呢?

杨广被杀记Ⅰ——轮回

先将时间追溯到秦朝末年,我们要探讨一对君臣——胡亥与赵高。

沙丘之谋后,胡亥幸运的成为秦帝国的统治者;然而,伴随着登极那疯狂的快乐的,却是彻骨的恐惧。

胡亥,秦始皇的第十八子,除了老爹的偏爱,他没有任何拿得上台面的才华,一直以来,他的梦想,都是赢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而后过上不被任何人管束的逍遥日子,他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皇帝——直到他的老师赵高找到他。

然后是一段很有趣的谈话,从中,我们大概可看出胡亥的特质:

赵高表示:“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

赵高提出的问题,乃是秦朝初建时所特有的问题。在结束了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大乱世后,雄心万丈的秦始皇,想要彻底掐断大乱世的源头——分封制,以此,终秦始皇一生,他都没有分封诸子。

然而,一个崭新的政治制度,从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旧有的体制下,总是会形成一群受到特权庇护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一旦这个集团的利益遭到了新制度的挑战,他们就会疯狂的反扑和抵制,而政治变革,也会随之变得前途不定。

分封制便是如此。此前,分封制已经让利益继承格局形成了微妙的平衡,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推行,是因为其他诸子都能在分封制下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在特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诸子间为了争夺储位铤而走险的情况,就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抑制。然而,现在,秦始皇想要打破这个千百年来形成的利益平衡,他所会引发的政治动荡,也是可以预料的。

秦始皇明白废除分封制是步险棋吗?他当然知道,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很有针对性的策略——在他生前,不册立太子。

按照分封制的习惯,册立太子和分封诸子,通常总是同时实行的,与之同时,如果册立了太子之后不分封诸子,那么,政治海啸就会随之而来。为免局势失控,秦始皇选择隐藏自己的意图,他想要在死后,再让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