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58/74页)

大家想必还记得,当日隋文帝病故后,杨广曾派人去召杨谅奔丧,后来因为暗号没对上,杨谅起兵造反。当时杨广派去的使者,就是屈突通。按说呢,正常来讲,屈突通这趟差事,应该是有去无回的,但是,妙的是,屈突通居然做到了有去有回。屈突通怎么做到的呢?两个字——正气。《新唐书》说: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此后,杨玄感作乱,屈突通就是平叛的主力。

而后天下大乱,屈突通也时时带兵镇压。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一站那,就能让心术不正的人心生胆怯,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能令人不敢斜视,那么,屈突通就是这种人。

如今,历史将屈突通推到了前台,这位刚正不阿、操守高洁、正气凛然的大将,已经成为了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隋朝存与亡,就在他的手上了。

可能有人有疑惑,隋末的局势还是非常复杂的,李渊要夺取长安,也不可能仅仅只需要面对隋军,关中各地的造反派怎么办?

当时有个叫任瑰的,他是河东县户曹,管户籍的,他就来投奔李渊,他是这么说的:“关中豪杰皆企踵以待义兵。瑰在冯翊积年,知其豪杰,请往谕之,必从风而靡。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郃阳。萧造文吏,必望尘请服。孙华之徒,皆当远迎,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虽未得长安,关中固已定矣。”

任瑰认为,关中豪杰,对李渊的态度,不是“拒”,而是“迎”,因此,对待他们的态度,不是“击”,而是“招”。

任瑰说的对不对呢?对。为什么对呢?道理很简单,关中的造反派还没有形成气候,即便是最强的孙华,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以他们的实力,想要独立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是绝无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对他们而言,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投靠一个有实力的。李渊就是这个有实力的,这个实力,不是说李渊现在手里有多少人,而是说,以李渊的家世背景、政治根基,是有机会取隋而代之的。说到底,造反派拼到最后,就拼一点——一张脸。

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

蒙古族历史上曾经同时出现过两位豪杰之士,一个后来统一大漠成为成吉思汗的一代天骄铁木真,另一个是扎答兰的古尔汗札木合。

铁木真和札木合,他们曾经三次结为安达。第一次,是年幼时期。当时是不打不相识,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当时还没死,他还是尊贵的乞颜部首领的儿子。第二次,则是少年时期。也速该当时已经被塔塔尔部设计毒死,而乞颜部则抛弃了也速该的遗孀柯额伦,年幼的铁木真不得不和母亲、兄弟一起独自放牧,而且,他还时常受到泰赤乌人的追杀。第三次,则是青年时期。当时铁木真的妻子帖木伦被蔑儿乞人掠走,铁木真去请求他的好安达帮他夺回妻子。

铁木真和札木合无疑是患难之交,友情深厚。然而,最深厚的友情也敌不过利益,铁木真和札木合都想统一蒙古草原,都想成为蒙古人唯一的汗,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势必要决出一个雌雄。

札木合一开始处于上风,十三翼之战令铁木真尝到了政治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但是,在漫长的较量中,札木合最终还是败下阵来。而后札木合相继投奔克烈部的王汗、乃蛮部的太阳汗,一次次试图联合铁木真的敌人攻击铁木真,然而,通通失败了,札木合最后被部下送给了三次结拜的好安达铁木真。

札木合为什么会输给铁木真呢?而且是先赢后输呢?其实归根结底,道理很简单——血统。札木合不管自己多么有为,他也只是个扎答兰人,而扎答兰人,在蒙古部中,被认为是有外族血统的,因此,是不具备成为蒙古草原唯一汗的资格的,他的号召力,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而他的好安达铁木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是孛儿只斤人,不管他落魄到什么地步,只要他能恢复元气,就会有人慕名追随,十三翼之战铁木真虽然大败,但并不影响他的实力与日俱增。

因此,如果说李渊入关有什么是他最大的优势的话,那就是他的这张脸了,也就是因为这张脸,他才能轻易搞定关中群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