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17/74页)

秦叔宝的成名战,是征讨卢明月。

卢明月也是隋末的叛军头目,当时屯兵十万于祝阿,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叛军。于是双方相距六七里,相持十余日,张须陀粮少将绝,就想要退兵。但是,张须陀咱是知道的,勇字当先,但凡出兵,从来没过无功而回的时候,这次眼看要无功而回,不甘心,就对部下表示:“这群倒霉看见我们退兵,一定轻视我们,前来追击我们。他们要是出击,军营里必然空虚,如果有千把人前往袭营,一定会有大利。就有一条,这事儿很危险,谁愿意去?”

张须陀的这个计策,当年韩信在井陉之战用过,但是如他所言,袭营这个差事不好干,非常危险。因而,张须陀语毕,众人皆各默然,唯有两个人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为此。其中一个,不消说,自是每战都要割人鼻子的罗士信,而另一个,则就是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好汉之一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中国民间的门神,秦琼秦叔宝。

这里我们要说说秦琼了。其实他一开始并不是张须陀的人,他是另一个勇将来护儿的亲兵。来护儿大家很熟了,不提了,值得一提的是,来护儿对秦琼非常赏识。《新唐书》有这样一个故事:

秦琼的母亲去世了,当时来护儿就派人前往吊丧。来护儿手下就疑惑:“这么多士卒死丧,也没见将军有什么表示,怎么今天唯独去给秦叔宝吊丧呢?”来护儿就说了:“此人有才学,而且雄武,有志气,也有操守,怎么会一直都处于卑贱的地位呢?”

来护儿认为秦琼是块璞玉,将来早晚发达,如他所料,秦琼后来果真飞黄腾达,名气甚至远超老上司。

言归正传。张须陀一听罗士信和秦叔宝二人愿往,就令二人各引千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等着卢明月追击之后,取了他的营寨。然后,张须陀就撤了,卢明月一看张须陀撤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就引兵追袭。于是,罗、秦两位少年英雄(罗士信时年十五,秦琼也才十七)就举兵叩营,然后,如张须陀所料,碰到了麻烦。

卢明月也知张须陀骁勇,出兵追袭时防了一手,紧闭营寨,因此,两位少年英雄袭营的时候,横竖进不去。怎么办?直接爬楼!于是秦叔宝飞身登上城楼,拔下叛军旗帜,而后又连斩数人,威风凛凛,霸气外露。叛军一看,登时三魂出了七魄,营内登时大乱,秦叔宝于是大开杀戒,又放火烧营,焚灭三十余屯。卢明月前方正追着呢,想必是听到后方动静大了去了,知道可能出事了,赶紧回师救援,张须陀于是回身反击,卢明月所部大败。

主将张须陀,先锋罗士信、秦叔宝,大家想想,这是什么阵势?一般起义军扛得住吗?见了都肝颤啊。我们的翟让同志,就跟张须陀交过手,而且不是一次,但是回回吃败仗,概莫能外,都被打怕了,这次听说杨广是派的张须陀来救援荥阳,翟让顿时六神无主,好歹醒过味来——他娘的,打不过啊,赶紧溜!

好在有李密。李密表示:“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李密对张须陀的基础判断——勇而无谋;对他的现状判断——刚刚打完胜仗,士兵既骄纵又暴戾;他认为,此人可一战而定。然后,李密要求,你就正常列阵迎敌就成,接下来我来搞定。

翟让一听李密这么说,总不能让李密看笑话吧,硬着头皮也得上啊,那就上。那边张须陀一看是翟让,这不手下败将吗?怎么着,不服气?等着爷,让你不服也得服!于是双方甫一交战,翟让就招架不住,就剩下逃命的份儿了,张须陀一看,就知道你小子没出息,给我追!

翟让眼看着是要输个精精光了——明摆着不是一档次嘛;但是,李密说什么来着?李密说,保准帮你搞定。李密用的什么计策呢?很简单嘛,伏兵计。那边张须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追着翟让打,而且还不依不饶,一下追出去十好几里,正好进入了李密的埋伏圈;于是李密伏兵尽出,张须陀登时遭遇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