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皇之治(第4/16页)

《隋书·李德林传》最后一段,就详尽描述了李德林在杨坚时代的悲哀:

一、换房事件:初,大象末,高祖以逆人王谦宅赐之,文书已出,至地官府,忽复改赐崔谦。(本来王谦的房子是赐给李德林了,结果文书都出来了,又改赐给了崔谦)上语德林曰:“夫人欲得,将与其舅。于公无形迹,不须争之,可自选一好宅。若不称意,当为营造,并觅庄店作替。”(为了安慰李德林,杨坚表示,没办法,我老婆想要这套房子,所以给了他的舅舅崔谦(崔谦乃是独孤伽罗的舅舅),你也别去争,自己再选一套,没有好的,我帮你造一所也成)德林乃奏取逆人高阿那肱卫国县市店八十塸为王谦宅替。(于是,李德林表示要高阿那肱的房子来替换王谦的)

九年,车驾幸晋阳,店人上表诉称:“地是民物,高氏强夺,于内造舍。”(开皇九年,杨坚巡行晋阳,就有人申述,说这块地本来是老百姓的,结果被高阿那肱强夺去了造房子)上命有司料还价直。(皇帝就命令相关单位补偿老百姓的经济损失)遇追苏威自长安至,奏云:“高阿那肱是乱世宰相,以谄媚得幸,枉取民地,造店赁之。德林诬誷,妄奏自入。”(结果苏威同志居然以此为由,寻起了李德林的短,暗示李德林跟高阿那肱是一路货)李圆通、冯世基等又进云:“此店收利如食千户,请计日追赃。”(李圆通和冯世基也说要追查赃款)上因责德林,德林请勘逆人文簿及本换宅之意,上不听,乃悉追店给所住者。自是益嫌之。(李德林就此中枪,他还不服,还拿出了原始凭据,表明自己是怎么换到这套宅子的,结果杨坚根本不鸟他,为此还更加嫌弃他)

(房子一开始是杨坚让李德林随意挑选的,还说就是没有合意的,还会帮他造,李德林就随便挑了一个,居然最后被苏威等人借此攻击,惹得杨坚大为不满,最后房子没了不说,还失去了圣眷。)

二、忤逆事件:

十年,虞庆则等于关东诸道巡省使还,并奏云:“五百家乡正,专理辞讼,不便于民。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上仍令废之。德林复奏云:“此事臣本以为不可。然置来始尔,复即停废,政令不一,朝成暮毁,深非帝王设法之义。臣望陛下若于律令辄欲改张,即以军法从事。不然者,纷纭未已。”高祖遂发怒,大诟云:“尔欲将我作王莽邪?”(前文说过,对于乡正问题,李德林一开始是反对态度,但是,后来因为既然已经实行,他认为保证政府权威,不能朝令夕改,结果惹得杨坚大怒,居然扯出了王莽来,不知道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李德林称自己是太尉谘议,结果被告发根本位不至此,只是校书而已,因为有冒官嫌疑,杨坚对李德林很不爽)

至是,复庭议忤意,因数之曰:“公为内史,典朕机密,比不可豫计议者,以公不弘耳。宁自知乎?(指责李德林不“弘”,就是说没有大局观)朕方以孝治天下,恐斯道废阙,故立五教以弘之。公言孝由天性,何须设教。然则孔子不当说《孝经》也。(搬出了在“以孝治国”这个国策上的分歧,指责李德林)又誷冒取店(换房事件),妄加父官(冒官事件),朕实忿之而未能发(老子忍你很久了)。今当以一州相遣耳。”因出为湖州刺史(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李德林被贬为湖州刺史)。

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李德林表示,不指望恢复原来的官职,但不想去湖州,想留在京师当个散官。他是想亲自见一见杨坚的泰山登封典礼,看完之后,他就告老还乡,这辈子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上不许,转怀州刺史(杨坚还是不同意,最终转为怀州刺史)。

(由于政见不一,李德林遭到了杨坚的残酷对待,一贬再贬,从内史令贬为湖州刺史,然后转为怀州刺史。)

怀州刺史任上什么情况呢?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真是喝水塞牙缝,哪哪都不顺,在任上居然遇到了旱灾,而且老百姓挖井也挖不出水,白白消耗人力,结果遭致考核单位的批评。一年多后,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