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秦淮水榭花开早(下)(第3/4页)

就在这时,宫外涌进来一大群人。为首的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身后的太监、宫女捧着各种器具。夏太监手里捧着圣旨,老脸上笑吟吟的道,“皇爷有旨意来,请元妃接旨。”

凤藻宫中的众人立时跪了一片。

夏守忠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元妃贾氏,知书识理,风姿雅丽,端庄贤淑,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贵妃,钦此!”

圣旨并不长,然而内容却是非常的震撼。贾元春进位贵妃!成为后宫之中唯三的存在。

贾元春谢恩之后站起来,面带微笑,气度雍容,接过圣旨。

在各种礼仪、程序之后,凤藻宫中欢笑声阵阵。

时值雍治十二年冬。

……

……

扬州。江南的冬季时常有些湿冷。

江都县正堂沈县令在淮扬分巡道的署衙后堂和分巡道李康适闲话。李巡道即将离任前往京城等待吏部考核,而后重新选官。

寒冬腊月,梅花绽放。小菜几盘,热酒一壶。

李康适与沈知县小酌几杯,道:“金陵那边传来消息,贾子玉已经离开金陵北返。在送别之时,有数首佳作传出。相比于士林对他诗词的赞誉,我更看重他的权谋手段。不出意外,此子当复前明首辅杨廷和旧事。前途不可限量。长吉可与之交好。”

他与沈县令渊源颇深。离任之前,话说的非常透彻。

沈知县点头,“晚生谨记。”

扬州、金陵这一系列的权谋运作确实是非常的精彩!他身在局外,看的更加分明。贾子玉绝对有九卿的实力。

……

……

自金陵启程,顺长江而下,然后在镇江府转入运河,过扬州、淮安、徐州,再往北就是济宁、临清、沧州、天津、通州。到了通州,就离京师不远了。

贾环启程的时间有些晚了。路上的大船固然平稳,但确实有些赶。没有游览运河两岸各城市的风光。旅途未免有些无聊。

当然,无聊是随行的白师爷、元伯、钱槐、胡小四等人的感受。不是贾环的感受。因为,黛玉一路同行。

不过,林千薇的送行、深情,足足让贾环缓了四五天,才算是从那离别的愁绪中缓过来。美人情重啊!

十二月十八日,船过沧州。贾环在船舱的客厅中北望。运河上白水茫茫。

预计他们将在腊月二十四日前后抵达京师。思念之意从心中浮起。此去江南经年,计一年五个月。京城里的亲人、红颜、朋友还好吗?你们最近如何?

江南之行,他有四个目标要解决。

第一,追随山长求学、读书。为进士做准备。

第二,为自己、亲人准备一条在贾府败亡后的后路。就算失败,也不能如同猪羊一样被抄家杀头。

第三,最好能干掉二五仔贾雨村。

第四,割裂贾家与甄家的关系。甄家抄家,贾家收留甄家的财务,这是相当犯忌讳的事情,也是贾家被抄家的罪名之一。他需要未雨绸缪。

现在已经是一年后的腊月,贾环站在北返的船舱中,再来审视。第三条、第四条他都超额完成任务。第二条,经营后路完成的评价是中上。他因为运粮,与海商有些联系,但要海商带他出海,估计还要经营一些关系、人脉。

而第一条,他完成的中规中矩。进士,他现在的八股水平,肯定能中。但是要进前十,需要一些运气。国朝几十万读书人,还是非常凶猛的。

除了这些利益的核算之外,他还有什么收获呢?

贾环的嘴角不自觉的浮起一抹温情的微笑。恰巧这时,身后传来一身清箫般悦耳的声音,“环哥……你在看什么?”就见黛玉穿着白色的斗篷进来。如花似玉的少女,明艳动人。

娇怯柔弱的身姿,在行走时,如若扶风弱柳,摇曳生姿。她身上带着江南烟雨般的婉约、妩媚。又有着经历离丧之后沉淀下来的超逸气质。有着别样的韵味与魅力。

贾环微微一笑,轻柔的拥抱着走到他面前的林妹妹,爱怜的理了理她鬓角的秀发,“在总结我去江南的得失。回过头来看,其实,最重要的是得到妹妹你们的青睐、钟情。”

黛玉娇羞的依偎在贾环的怀中,听得抬头看贾环,秋水般的眼眸盈盈的一扫,慧黠灵动,美不胜收,“环哥,这个你们,是要加上纪小娘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