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路遇(第3/3页)

他们都是勋戚和官员的子弟,因父辈恩荫入国子监读书。确切一点说,就是官二代群体。

贾环微微有些奇怪。

监生的来源五花八门一样,但是进入国子监后大致有三种去向。第一种就是唐信然他们这样的坐监读书。第二种是在国子监中挂名。比如贾蓉未袭爵之前就是监生,但他从来不去国子监。天天跟着贾珍办事、鬼混。

第三种是去各衙门历事。差不多是去衙门里当实习生,跑腿打杂。国子监的规矩,是考8分升级。在衙门中历事,同样可以拿到分数。若是衙门的主官给一个“卓异”的考评,升级必然就是妥帖的。

南京国子监中在监人生有约2千多人,还有约8百多人在南京各衙门中历事。干着各种脏活、累活。

贾环自己是介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在学校读书,但不考试,属于特例。这些荫监监生明显是第二种,今天考试时间来国子监干什么?

贾环心里虽然奇怪,但是以他沉稳的性格,不会在此时问唐信然几人。

前面的十几名衣衫华丽的监生们消失在国子监大门门口。

同行的一名微胖的监生乐监生感叹的道:“少年公子春衫薄,浑身装束皆绮罗。唉……尚书的儿子就是好。此般家世真是令我等羡慕。”

贾环、唐信然几人都是笑起来,“乐同学好文采!”

乐监生腆着脸笑,对同学拱拱手,“过奖,过奖。”

这是摘录的古人诗句。并非乐监生原创。几人笑着出门,在成贤街上找了一间茶铺坐下来喝茶、说话。

贾环问道:“为首的青年是谁?”

唐信然笑一笑,吃着糕点,给贾环介绍:“陈四公子是南京吏部尚书陈尚书的儿子。陈吏部老来得子,宠爱异常。因父恩荫在国子监读书。秉性风流。诗词曲赋样样精通,秦淮河上时常流传有他的曲子。很受名妓们青睐。现年十九岁,还没有成家。只管纵意花丛的行乐,眠花宿柳。在金陵城中颇有名气。国子监无人不识。”

贾环笑着点一点头。脑海中勾勒出陈四公子的形象:一个小有才华、肆意张扬的官二代,金陵城中的小名人。

腊八节时,甄礼遍请金陵城中的顶级公子哥在轻烟楼中宴饮,而其中并没有陈四公子。贾环记得他二哥倒是在其中。

顶级的公子哥,行事往往都很低调。古往今来,多半如此。陈四公子行事高调,显然不在此列。

贾环手指轻轻的点着桌面,看向茶铺外的街道,屋舍鳞次栉比。蔓延至远方。没再问陈四公子的事,将之抛到脑后。国子监里的疑问自是也丢掉。

他来金陵潜心读书,和陈四公子这样的“风流才子”不会发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