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平地波澜(第2/3页)

九卿的说法,商朝就有,历朝历代不断的变迁。国朝的九卿是指: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寺卿、通政司通政使。

田师爷四十多岁,笑叹道:“是不是九卿,要看子玉未来的会试成绩。不过,想起在遵化时,他对官场的懵懂,这进步可真快啊!”

左师爷亦是笑着点头。确实。东翁这次深陷风波之中,贾子玉在官场权谋、手段上进步很快。

在一开始,定下以舆论反击倒逼朝廷、皇帝的策略时,还需要他们提醒细节,才能执行。而救出骆宏,完全是他独立运作。

贾环敬酒后回到座位上,与同学一起喝酒。

卫阳禁不住笑起来,“子玉倒是一箭双雕啊。”他前些天还提醒贾环要赶紧解决塾师的问题。倒没想到落到骆讲郎身上。

乔如松也笑起来,“有骆先生坐馆,我过两天和文约、长文一起返回书院。”

贾环致谢。他并不知道左、田两位官场老幕僚对他的看法。其实,核心还是他对人性、人心的了解、把握。

他在山长回来参与武英殿的质问时,初窥官场的门径。当时,还跃跃欲试想要验证一番。

经历这次风波,确实感觉官场权谋“技能熟练度”大涨。

……

……

刑部在五月十五日将骆宏、刘国山打板子后释放。其余的师生亦全部释放完毕。

而国子监中的韩谨、徐秀才等四人亦是被打板子后释放。不过监生释放的速度就稍微慢了一些。经过这么些天,还有10多人在国子监中被审查。

三法司的人都已经撤离。审查的是国子监的刘监丞和狱卒。

京城内城东的龙江先生府邸中,龙江先生招待着韩谨宴饮。案几上美酒佳肴,厅中歌舞曲乐。

龙江先生四十出头,容貌俊朗,衣衫华丽,举杯和韩秀才喝了一杯,语重心长的道:“子桓现在知道朝政大事非小儿游戏了吧?”

韩谨一张国字脸,二十六七岁,脸上的神情抑郁。美酒入喉,心中苦涩。点了点头。

愿赌服输。

东林党这次几乎是全部覆灭。要东山再起,不知道何年何月。而他个人的前途自是也没了。会试不中。再等三年,难道能中?

龙江先生叹了口气,道:“子桓接下来什么打算?”

韩谨苦笑一声,“我想离京反乡。”国子监随后肯定会将他除名。

看着韩子桓锐气已失的模样,龙江先生摇摇头,道:“也好。回乡住几年。此次营救你的事情,贾子玉出力甚多,你离京之前,可以去拜谢他。”

韩谨迟疑了一下,道:“谢前辈美意。算了吧。”

龙江先生长叹口气。他对韩谨的作为很清楚。但这其中并没有那么黑暗。

韩谨是有忠于东林的意图,但并没有害贾环的意愿。只是,处理事情的手法太耿直。要是稍微柔和一些,比如事后通知一声,也不至于有闹成这样。

还是韩谨的性格问题。

……

……

夏季的深夜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噼里啪啦的雨滴落在地面上。“轰轰”的滚雷在空中炸开。威势惊人。

国子监绳愆厅中,灯光摇曳,晦涩不明。

监牢中的十几名监生分别关押在两个牢舍中。一间中是死撑着,不向朝廷写认错书的三名领头的监生。一边是十名犯事的监生。有人小声说着话。

“刘监丞,这天杀的,还关着劳资。肯定是惦记着我家里那间店铺。”

“姓王的,你们说的挺好的!现在韩秀才都认怂,求饶出去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哼,不就是剥夺功名,流放三千里吗?我认!”王姓监生长的有点黑,身量中等,傲然的站起来回答隔壁监舍里的问题。突然间,人往后倒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

同监舍的两名监生忙过去查看,一探呼吸,心都凉半分,“快来人,王翰学死了。”

隔壁监舍里的监生们亦是骚动起来。拼命的敲着铁制的牢门。但无人回应。这时,正在王翰学尸体边哭泣的一名监生,突然倒下。

恐惧,带着死神的阴影呼啸着而来。在雷雨夜中尤其的阴森。监生们在深夜里的呼喊、哭泣、求救都是徒劳。无人回应。

直到第二天上午,国子监监生中毒身死7人的消息才传去。其中,朝廷本来准备重罚的三名监生全部身死,另有四名监生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