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夺城(第2/3页)

元翰成无语泪流,就此放弃寿州,濠州也不能保,陶春必然会离心趁机脱离淮西的掌握,就算董原手里还有十数万兵马,但没有养兵之地,没有养兵之粮,谈什么东山再起,谈什么跟淮东对抗的资本?

※※※※※※※※※※※※※※※※

日头西斜之时,宁则臣率中军主力近一万五千兵马进入寿州。

在柳西林率部完成对寿州城与硖石山军垒的分割与封锁,中军主力就直接从硖石山西麓登岸,宁则臣乘座船进入东陵湖,进入东湖的临时营垒与柳西林汇合。

丁知儒出城过来,提出交出寿州防务的种种条件。

宁则臣抬头问他:“徐州城毁之后,楚王移藩寿州,有什么道理叫楚王此时不奉旨就随你们去信阳?闵王乃皇上幼子,年幼就封藩寿州,皇上思念甚勤,不说将闵王送归江宁,你们要将闵王带走是何居心?陶春为涡阳镇守,他的家小即使要随军,本将自然会送他们去涡阳,又有什么道理随你们去信阳?本将只是奉令来接管寿州的防务,以备胡虏从山东出兵偷袭寿州,丁大人您是不是想太多了?”

丁知儒一口血差点喷出来,厉声说道:“淮东欺人太甚,就不怕肘腋生变。”

“淮东无欺人之意,也无扣人为质之心。”宁则臣手按着长案,如鹰一般锐利的眼睛盯着丁知儒,说道:“但哪些人该走,哪些人想走,哪些人不该走,哪些人不想走,岂能一点规矩没有?该走的,想走的,丁大人尽可以带走,本将一概不留。那些不该走的,以及那些不想走的,丁大人要是想与本将争口舌之利,耍什么手段,也莫要以为淮东是好欺负的!”

丁知儒与宁则臣怒目相向,没有退让之意。

宁则臣挥手道:“请丁大人回城去,明天午时我来取寿州城!”根本不给丁知儒分辩的机会,叫左右扈从直接将丁知儒从营帐驱逐出去。

将丁原驱逐回寿州城,宁则臣这边动作也丝毫不怠慢,分兵五千进据东陵湖南岸的一处屯寨,控制从西南入寿州的通道,以防董原有鱼死网破之心从信阳率兵援救寿州;分兵五千进抵硖石山北麓伐木为营,将硖石山两千淮西守军封死在营垒之中;又连夜将八千兵马直接推到寿州北城外扎营,架设起重型抛石弩,当夜就以军演为名,重逾百斤的石弹接连将城外的护城河砸得水花飞溅……

到这一刻,丁知儒、元翰成、陈巨先等人都明白了,淮东暂时还不想直接将他们逼反,但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跟淮东讨价还价的余地。淮东在山阳还有三万水步军,赶来寿州参战不会慢于董原从光山回援,真要拼个头破血流,怕是正合林缚之意——哪怕将汉水西岸的北燕十万兵马放逃,有此借口,林缚也不会放过彻底歼灭淮西兵马的机会。

林缚此时使水营战船进入汉水,并曹子昂率五六万兵马守住樊城、枣阳一线,就能将燕胡兵马完全封锁在樊城以北、以西,而林缚可以直接从黄陂一线率淮东军主力北上,越过淮山进入信阳围歼淮西兵马。淮西缺乏与淮东长期对抗的物资,内部派系矛盾重重,钟嵘等六万兵马又都是人心没定的降军,真要决一死战,淮西绝没有侥幸获胜的机会……

宁则臣的意思很明确,楚王与永兴帝幼子闵王未奉旨不得离开寿州,淮西军将卒家小愿意迁出寿州的,一概不拦,不拘为人质,那些不愿意走的,也禁止丁知儒用手段挟持他们离开。

昼夜间,楚王元翰成陡然老去,背驼腰弯。

元翰成明白他的确没有离开寿州的借口,而此时的董原根本就没有跟淮东摊底牌的资格。董原既然选择隐忍,更不会为他跟淮东摊牌,而他留下在寿州,好命一些就是软禁至死,歹命一些就是暴病而瘁。至于他的那些美妃宠妾、王子王孙,断不可能再过得舒坦……林缚要代元自立,最先会铲除的就是他们这些帝室藩篱。

此外,确如丁知儒所料,他不能强行要挟,陶春在寿州的亲族即使没有与陶春取得联系,也拒绝随他们一起迁去信阳,他们宁可留在寿州观望形势。淮东既然此时许丁知儒将董原的家小迁走,待陶春真决心追随董原,不从淮西脱离出来,淮东也多半不会撕破脸留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