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宁风月 第三十五章 杂学之论(第3/3页)
赵舒翰本是有学问之士,但是也一时难以接受太多,听着林缚这些书,皱眉细思。
“林缚素来没有什么大志向,刚才所说也不是一时或者说一两代人能完成。”林缚说道:“林缚只是有个想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志愿,要是还有此类研究杂学匠术的集大成书稿,林缚都愿刊刻以行天下。即使亏折本金,林缚也愿一力担下,若能盈余,便与书稿主人分利……”
农政,水务,营造等杂学还颇受官府重视,即使人数稀少,每朝每代都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毕竟帝国的日常运营都离不开这些,但是其他许多行业的技术传承却大多数是由匠门内部师徒传承。即使每代每行每业都有巧夺天工的能匠与能称得上绝世艺术品的产品问世,但是这些都是经验传承的结晶,罕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研究,也使得一些堪称艺术品的产品很难在别处,别时复杂出来,时人是很难想象千年之后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那些完美工业产品的。
林缚的思维方式是给千年之后的现代文明熏陶过的,他要比此时的人更深刻的知道社会文明以及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实力真正根源于何处,不是说世间没有利剑强弩,强兵智将,而是利剑强弩,强兵智将没有可复制性,简单的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又很容易崩溃。
林缚也不觉得自己两世为人给这个世界直接带来什么更有用的东西,再先进的技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都可能会失传,再先进的制度也会由于不适应时势而崩溃,再说这世间就没有最先进的技术与制度一说,总觉得人应该更睿智,要更善于学习。
林缚心里不甘愿两世为人再庸庸碌碌的渡过,此时暗中培植势力,主要还是为自保,也有立大功名的渴望,也需要做些其他事情。当然,这些事情眼下看上去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甚至要赔老本去做,但是他觉得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不比赚多少银子,暗中养多少私兵或者竖立多少的人望差半分,有时候这些事都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