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第4/4页)
宗泽逝世后,其继任者杜充之德才与其有天壤之别,而赵构朝廷则继续坚持苟安政策,一退再退一逃再逃,乃至中原曾一度出现的大好局面,很快便丧失殆尽。宗泽苦心团结起来的百万抗金武装心寒齿冷四散瓦解,各路杆子又纷纷回头落草为寇。
一年之后,汴京以及两河皆复陷敌手,五马山因孤立无援亦被金军攻破,信王赵榛下落不明。宗泽燃尽生命之火所意图实现的复国之梦,到底没能变成现实。
然而,宗泽所做的努力绝不是毫无意义的。赵构的南宋政权最终得以脱离险境转危为安,并且进而稳住阵脚立足江南,与宗泽于大厦将倾之际,在汴京殚精竭虑力撑危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由宗泽的悲烈壮举中,彰显了一种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正是赖于这种宝贵的精神和气节的生生不息,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在屡遭列强的蹂躏之后,又以举世瞩目的雄姿,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重新挺起了伟岸的脊梁。
但是,为何中华英雄自古多罹悲剧,为何忧国志士每每抱恨终身,却是非常值得后世反思的。因为,这种屡见不鲜的历史现象,使得我们在迈向民族复兴的历程中,曾反复地付出了惨痛代价,一再地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屈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有词叹曰:
岁月如流,秋又去,壮心未歇。难收拾,这般危局,风潮猛烈。把酒怅言兴衰事,举杯漫忆当年月。奈强虏未平虎帐空,伤心切。
亡国恨,终当雪。青史鉴,难磨灭。叹江山几度,金瓯碎缺。情系苍生挥热泪,感怀时事喷心血。愿吾侪再举中兴旗,补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