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4页)
李纲考虑,欧小凤的要求虽然苛刻,却也情有可原。相对于官军,山寨终是处于弱势,他们怀有强烈的戒备心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此中恐怕也包含着对会谈诚意的测试。如果他不敢上山,欧小凤可能会疑窦丛生,再欲与之沟通就会更加困难。
当然,全部依其条件单刀赴会,肯定要冒风险。风险将有多大?李纲估计,对方加害于他的可能性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很小。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谅她欧小凤也清楚。只要官军不动武,一般来说他不致有性命之虞,至多是话不投机被暂扣为人质。为了团结抗金力量,这点风险微不足道。再者,李纲对自己的谈判能力还是很有把握的,他自信只要对方肯谈,应当不至于谈出剑拔弩张的局面。
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劝阻,再次亲笔致书欧小凤,表示尊重山寨所提要求,商约次日一早上山会谈。
虽对谈判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必要的应变措施仍不可或缺。所以待信使派出后,李纲即指定了在军中暂署帅印的将领,并命各营人马外松内紧随时待命。倘日暮仍不见其归,可由两翼出动包围卧狼岭,营造重兵压境之威。但暂且还是只围不打,只要能达到迫使欧小凤放人下山的目的即可,其后的行动待他下山后再作定夺。
众将担心地问,万一李大人发生不测,我等将如何是好?李纲稳健地笑道,诸位虑我安危,山寨中人岂不虑其亲属之安危?
众将闻之恍然:聚义卧狼岭者既然大半为当地百姓,乡间必多有其眷属居之。如果朝廷的一品大员在山寨里遇难,官军疯狂报复起来,就不单纯是荡平一个卧狼岭的事了。以欧小凤之精明,何苦由于杀害一个与其无冤无仇的李纲,而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呢?
用无辜百姓的性命做筹码,实非李纲所愿,但如果届时欧小凤翻脸不认人,他也只能抛出这个撒手锏。众将感到这个筹码有些分量,心下稍安。
然而李纲随后收起笑容严肃叮嘱,凡事都可能有意外,若欧小凤一伙愚顽不化肆无忌惮,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那便是朝廷的心腹之患。你等便须不惜一切代价,铲除这个祸害。假如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宜取正面佯攻侧后偷袭之策,同时须速将此间情况上奏朝廷,请求支援。
听了这话,众将一方面佩服李纲虑事周密,一方面不免又有些心神忐忑。但料知李纲赴会意决,无可再劝,他们唯能在心里祈祷,千万别出这种意外。
欧小凤复函同意次日会谈。次日早饭后,李纲便带着亲随甘云策马离营,在那位充当中间人的绅士的引导下,头顶炎炎赤日,踏上了蜿蜒山路。
欧小凤只许李纲带随员两名,而甘云提出,既然如此,由他一人充当护卫足矣。李纲稍稍一想即纳之。因为,如果双方谈得拢,他就并无什么危险可言,而若欧小凤蓄意加害于他,再多带十个八个护卫亦无济于事,那便不如索性只带甘云一人,反而显得气量阔大。这一点李纲想对了,少带一名随员无关宏旨,却在无意中抬高了他在欧小凤心目中的形象。
大凡绿林中人,最尚“义”“胆”二字。李纲以其一品之尊,欣允上山会谈,首先在“义”字上无可挑剔。赴会时又自减随员,则于“胆”字上亦可圈可点。相形之下,欧小凤倒觉自己显得有些色厉内荏颜面无光。所以闻报李纲进山的状况后,她改变了只在山寨坐候的打算,带一队女兵上马,在第二道隘口处以不卑不亢之态亲自迎接了李纲。她的这一顾全礼节之举,使李纲感到其尚非那种坐井观天妄自尊大之辈,是可堪以理喻之的。
令李纲惊讶的是,这绿林女头领看上去竟是十分地年轻俊俏。若将一身束腰佩剑的短打衣裤换作丝缎罗裙,其无异于一位贤淑秀雅的闺阁少妇。他不由得暗想,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似此端秀女流竟能称霸一方,其过人之处可想而知。他眼前忽然浮现出索飞春那飒爽身影,莫非索飞春的未来生涯亦复如是?她与其父索天雄现今漂泊何处?又在做些什么?念及此,他的心头不禁涌起一阵痛惜,深叹民间不知有多少人杰,竟自空怀壮志流落江湖,而不能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