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4页)

金军出手不凡,在其东路军破澶州下蓟州直逼燕京的同时,西路军亦连下朔、武、代、忻数州,转眼之间兵锋直指太原。太原乃宋朝北方重镇,其地一旦失守,金西路军即可全师南下。因此在这里坚决顶住和拖住金军,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对于大宋王朝的存亡,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太原的主要军政长官张孝纯、王禀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深感局势严峻而责任重大。探马一日数报军情,搅得他们心急火燎,此时宋朝的最高军事统帅童贯,正以领枢密院事兼两河宣抚使的身份坐镇太原。张孝纯和王禀便将军情急报童贯,期望童贯迅速做出部署,紧急调集和指挥军队迎敌。岂料接连几日的军情报上去后,童贯那边却毫无回音。眼看着金军就要兵临城下,张、王二人不敢再坐等。所以这一日早上,两人在府衙简单地碰了个头,便带上卫兵径赴宣抚司,去找童贯当面请示并敦促其赶快制定御敌大计。

辽国是长期欺压女真的霸主,也是宋朝的宿敌。新兴的金国起兵反辽,宋朝曾主动与其结为盟友,两国本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为什么辽朝甫灭,金邦铁骑随即就掉转马头杀向了大宋呢?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因为金人贪心不足,恃武逞威,侵略野心没有止境。但一对盟友倏尔翻脸,总还有点具体原因。其中具体原因,主要便是燕云十六州的归属之争以及张觉事件。

燕云十六州的归属,是导致宋金争端的一个大问题。所谓燕云十六州,是指现今的北京市、北京密云、北京顺义、北京延庆、山西大同、山西应县、山西朔州、山西朔州东、河北蓟县、河北河间、河北任丘、河北涿州、河北怀来、河北涿鹿、河北宣化及河北蔚县诸地,当时的地名称谓是幽、檀、顺、儒、云、应、朔、寰、蓟、瀛、莫、涿、妫、新、武、蔚。从地图上看去一目了然,这些州县均分布于长城沿线,是中原防御北寇入侵的重要屏障。

这一地区原属后唐。公元九三六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发动叛乱,企图自立为帝,为取得辽太宗的支持,将其割让给了辽朝。宋朝开国后,曾数次欲夺回此地,却始终未能如愿。著名的高梁河之战和岐沟关之战,就是宋朝为夺回这片土地而引发的大战,结果宋军皆是一败涂地。澶渊之盟划定宋辽疆界时,除莫瀛两州划给了宋朝,其余诸州仍归辽朝所有。

金邦起兵反辽,宋朝感到有机可乘,即向金朝表示“欲与通好,共同伐辽”,并遣使与金朝缔约,约定由金国取辽中京,宋朝取燕京一带,事成之后燕京归宋。这就是史书所称的“海上之盟”。然而由于宋徽宗赵佶疏于朝政,不谙地理,在御书中只提到了“燕京”,而未明确说明这个“燕京”的含义乃是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就给金人留下了破辽之后只肯交割燕京所辖州县,而拒不交出其余诸州的借口。宋朝对这个结果当然很不满意,多次派人赴金交涉。而金朝因在征辽战场上连连获胜,态度日趋蛮横,不但对宋朝的要求嗤之以鼻,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宋朝须向其缴纳巨额岁贡方可交割燕京。两国关系因之急剧恶化。

张觉事件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张觉原为驻守平州的辽将,金军攻下燕京后暂时将其留用,意欲日后伺机剪除。宣和五年八月,金太宗即位,下令将辽朝降臣及燕京居民远徙东北。张觉抗命,改投宋朝。时有臣属劝赵佶不可接纳张觉,以免贻金人以挑衅借口。赵佶未从其言。金人兴兵讨张,张觉逃入了燕山郭药师军中,但其母其妻均被金人俘去。其弟因此降金,并交出了赵佶赐予张觉的手诏。

金朝掌握了宋朝招降纳叛的证据,向宋朝移牒索人。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杀了一个貌似张觉者糊弄金人,被金人识破。金人大怒,声称要发兵自取张觉。赵佶为金朝压力所迫,只得下密诏将张觉及其二子处决,以水银函其首送与了金人。

这个事件令原已十分紧张的宋金关系雪上加霜,并且为正想找碴儿进击中原的金朝提供了口实。所以尽管宋朝再三示以歉意,金朝仍以宋朝背盟为由,出兵攻占了蔚应两州,并指使西夏出兵夹攻武朔。宣和七年十月间,野心勃勃的金军备战完毕,金太宗便正式下诏发兵,悍然拉开了伐宋战争的序幕。